声明:原创非首发,原文发于《劳动午报》
她出生在一个小山村,毕业于一所普通的大学,分到尽管也很普通的单位,但因为那里多数是城里人,她自然成了别人眼中的“乡下人”。
开始,谨记着“少说话,多做事”的古训,扫地,打水,擦桌子,每天都早早地将办公室收拾得一尘不染。同事们颇为感叹,年纪最长的老朱说:“现在这样勤快的孩子可真少见啊!”夸得她脸红扑扑的,心甜甜的。等她离开后,老朱又说:“我家的孩子可懒着呢,都上高中了,还得她妈替她叠被子。城里孩子条件太好了,要搁农村几年,也得这么勤快。”大家纷纷点头,并举出自家孩子为证。奇怪,语气中竟透着自豪。
这以后每天地面、桌面都干干净净的,暖壶里的水总是满满的,大家也习以为常了。有几次她身体不适,没有做这些工作,几个同事就小声嘀咕:“这孩子到城里,把犯懒的毛病也学去了。”好像打水扫地是她分内的活,不做就是怠工。
幸亏这些言论她都没有听见,否则以她的秉性,不可能坚持一年之久。
当然她也得到了回报:某某穿不了的衣服会很热心地给她,尽管那颜色,质地她都不喜欢,为了别人的好意,她还是收了。直到有一天,一个很直率的女同事拎着一包衣服过来说:“哎呀,我前几天收拾东西,找出这些不穿的衣服,我爱人说捐给山区算了,我看都还好,给谁不是给呀,你们那儿也需要,就给你带来了。”她的脸“唰”地红了,强压着怒气说:“我们那儿虽然没有大款,但吃穿不愁,您就捐给更困难的地方吧。”第一次没收下“馈赠”就转身离去。
谁都没想到她反应那么大,更没想到以后有那么大变化。
从此地不扫了,水不打了,每天弄好自己的桌子就行,业余写些文章,不少还见诸报端,衣服越来越新潮,脸色越来越冷漠。同事悲悯的眼神不见了,他们发现她比所有人都更像城里人,甚至开始向她请教穿衣之道。
不光如此,以前每次发东西,别人都是桃红李艳的,唯到她就成了坏桃烂杏,一直忍着,现在不了。一次领东西仍是这样,她就狠狠地和发货员吵了一架,吵得日月无光,惊动到最高领导,大不了走人,她想。然而不。最后给她换了好的,以后再发就永远是好的。
她并不想吵架,其实她是个极明事理的人。一次看到老朱佝偻着腰扫地,她热心地走过去说:“我来吧。”老朱惶恐道:“不用,你那衣服都高档,别弄脏了。”她只好走开,但那天老朱逢人就说这事,临末还说:“这么时尚的年轻人,还想着尊敬老人,真是了不得!”
她就这样成了城里的时尚青年,领导着单位的新潮流。大家赞美她,模仿她。不过口渴倒不出开水时,看到满地废纸无人收拾时,还会怀念有人扫地打水、每天上班都窗明几净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