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

作者: 大匣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7-29 13:36 被阅读76次
    燃烧

    都说《燃烧》着重强调的是“饿感”和“阶级意识”,看完电影我没有想到“阶级”,反倒是主人公对生活的理解方式让我陷入了沉思。

    申惠美是饿得最表面最坦率的那一个,用不多的工资旅行,为了去非洲见证神秘村落的great hunger 之舞,为了生活又不得依附于富二代男友。她说饿分两种,一种是肚子空虚,身体想要得到满足的饿,另一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饿,看不到人生的意义,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她说在非洲看日落的时候,希望像日落一样就那样消失了,像不存在一样。

    她的空虚在我看来,多少是有点积极的,她清楚地明白自己,背负卡债,亲情破裂,没什么朋友,孤独得像条狗,像断线的风筝,存在的同时也几乎不存在,所以她养猫,学哑剧,和老同学钟秀发生关系,她在寻找自己存在意义的同时也在疯狂地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

    关于本,我觉得将“阶级意识”强加到他头上点牵强,或许是我没有理解到。他们三个其实是一类人,对他来说“工作和玩没什么区别”,什么都可以成为玩的东西,并不是因为他觉得他有某种特权,当钟秀问他凭什么决定一件东西是否有用的时候,他答道“我不判断,我只是接受它被燃烧的事实!”,本自身也是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如钟秀所说,本是有一个盖茨比,空虚的代名词。本和惠美不同的地方在于,对于存在的意义,一个怀疑甚至否定,另一个持善意的渴望,两个极端。

    本说当他看到燃烧的塑料棚时,会从骨骼深处发出的贝斯声,或许是毁灭后的心满意足,但我想也是他幻想自己置身火海时死亡的旋律,他否定他人存在意义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每两个月一次的毁灭带给他的不是快感而是又一次绝望。但他是懦弱的,在惠美面前,与其说他嫉妒的钟秀,不如说是惠美,因为惠美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找到了她与世界的联系,即使这种联系取决于他人。

    一个消极的犯罪者或许不会有太多情感,本执着于毁灭他所认为的无用,在他眼里,一抽屉的女孩不过是一件件物品,女孩可以是物品,那么物品也可以是女孩,他们存在与否没有意义,或许他也曾走向废旧的塑料棚,当钟秀杀死他的时候,他紧紧地抱住了钟秀,因为他变成了自己口中的塑料棚,即使他设想结束无意义的方式,不知道那一刻,他骨骼深处的贝斯声是否消除。

    最后,主角钟秀,和前两个人的相同点是,太认真,对于生活、存在与自身的意义,他们都想找到答案。

    不同的是他是介于渴望与否定之间的,最平凡的那一个,邮差,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入狱,想要写小说,却觉得世界像个谜,他就是挣扎于生活中的我们。

    和本相比,他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的:“在保留自我斗争的过程中不愿彻底放弃的人”,当他发现自己对惠美的那份爱的时候,独自在惠美的出租屋里写完了小说。

    也许是爱情让他解开了世界的谜题,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亦或是从头到尾,本和惠美都只是他在自我斗争的过程中幻想的人物。

    这个世界上,会认真会较劲的人不多,会怀疑自我价值而走向极端的人更不多,无论是惠美大胆直率的追求,还是本斩钉截铁的否定,都不是钟秀能做出来的。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大多数人可以隐忍一切充满不公平和疾苦的生活,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一个人在社会、规则乃至他人眼里都太过渺小,追寻由这种外在世界所赋予的肯定毫无意义,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应当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影片的最后,钟秀开着车赤裸着离开,身后是漫天的火光,有人说这是对阶级对生活的怒火,也许吧,即使没有存在感的人或事物消失就如同废弃的塑料棚一样无人在意,但总要有一道反抗的光芒打破沉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燃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bv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