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
执念的形成过程
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形,曾经收藏的一篇文章,现在突然又想到了,只是记个大概的意思,还想再重新读一遍,可是翻找收藏夹,怎么也找不见了,但是这个时候,还是不甘心,总是觉得没有丢失又接着找,这样找了好多次还是一无所获,不知道浪费了多少时间,但是还是不妥协,总是感觉它肯定没有失去,一定是自己没有找到或者是自己记错地方了。
到了这种程度,已经不是看这篇文章这个目的了,一定要找到成了主要目的,因为内心觉得它一定不会丢失的,哪怕浪费再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只要是能找到就好。一般到了这个情况,丢失的东西大概率是找不回来了,当我们不得不面对找不回来的现实情况时,那种失落感缺失感真的很不甘心,当然也有找回来的时候,找到后,那种失而复得的感觉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类似的经历,任何人都遇到。
把这个过程梳理一下,我们发现,这是非常不理智的心理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情绪上的,一般我们找不到的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找到找不到其实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像一篇文章、一本书、一支笔……这些东西找不见了,找个替代品是很容易的,可是我们就是要找到那个不见的,即使找到了,哪怕它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看着它的存在,感觉到它不会消失,那在心理上也是一种享受。
这样的心理行为是一种执念,它是由我们的占有欲衍生出来的,人的占有欲极端情况下是很可怕的,它会让我们失去理智,做出很多过激的事情来,由占有欲驱使而干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本身占有欲驱使只是欲望的发泄行为,极端的占有欲就是执念,执念演变成为痴,看看痴这个字,痴是病态的知道,这种知道肯定是不实事求是的,所以病态的知道和不知道迷失其实一样。可怕的是,人一旦变得痴了,就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深陷其中,外面的人很难把他给拉出来。
现在中,那些所谓痴情的人,因为一段曾经的感情上的经历,自己陷入了死胡同,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无法自拔,这就是认知上的偏见,把自己的认知锁死在自己设定的牢笼里,任凭别人怎么劝怎么说都无法让这样的人自拔。一般这类人只能是自己从这个牢笼里走出来,也许突然有一天他们就会释然了。
生活中,我们要敢于尝试,不断的常识,时刻提醒自己避免形成偏见,能看到确定性,又要看到不确定,任何事物有这样的一面肯定也有那样的一面,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这样就很大程度上,要回到源头去解决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执念是因为占有欲的驱使,但是也不要把占有欲全盘负定了,适当的占有欲对我们本身也是有好处的,既然祖先把它遗传给我们,那它就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我们要接受自己是有占有欲的,只是要控制好这个程度,把握好这个度,它就为我们所利用创造价值,它如果失控了,带给我们的就是负面的东西,人生于天地之间外界,要警惕占有欲过度,形成执念,把我们自己给控制了,造成认知上的失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