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十多年人力资源咨询工作中,帮助企业进行员工观察与评估时,我们往往喜欢用该员工是否拥有“潜力”来判断是否将其放在重要岗位上并予以必要的培训。
那我们在谈的“潜力”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简单地讲,看潜力无非就是在看,这个人到底值不值得花时间培养嘛。能不能教的会?得花多少精力和时间能教会?
那我们就再往深里想一层,我们究竟在依据什么来判断员工是不是值得被培养呢?头脑灵活?情商高?积极努力?这些肯定都对,不过都不够触到本质。我这里想提出的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的能力越强,掌握的越快,产出就越高。那有人或许会问,学习能力谁没有吗?受过高等教育出来的人还会没有学习能力不成?!我想表达的是,学习能力,正常人都有,不然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行了。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能力是有高低强弱之分的,这才是导致了产出效能的差异性。所以我们会发现,当遇到一个问题挑战时,有人一看就抓到了问题核心,有人要多思考分析一会儿,有的人想很久也还是不理解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同样看一篇文章,有的人切入的视角和解读就特别有见地,而有的人只能总结文章的内容,当然,还有些人可能连复述内容都会有困难。这就是能力差异导致的结果。
那些厉害的人到底是怎么会变得那么厉害的呢?是高智商聪明的大脑?一定不是,因为大脑已经被证明是可以通过训练让神经元变得越来越强连接,从而使人变得更聪明。那到底这些牛人是掌握了什么秘诀呢?这里要分享我个人非常认同的观点,这来自于一个人认知深度的能力。
怎么理解认知深度?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成长中逐步形成自我的主观判断,这决定了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和一切现象,也就是我们的认知。牛人在认知的形成过程中会用一种方法去提升他们的认知见地,就是更认真的去思考事物的底层规律,或者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提炼框架和结构的能力。这其实就是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最终完成知识的迁移,能在任何场景里高效应用。原因很简单,底部结构被打通了,知识被串联了,一眼看到的就是本质,而本质往往大差不大,有高度相通性。我们看到那些牛人很努力,我们也很努力,可差别在哪里呢?我们的努力是重复的劳作内容和形式,而人家牛人努力的是结构练习啊。高水平练习和低水平练习的差别正是在此!
要怎么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结构提炼能力,去无限的接近事物的本质呢?
首先,我们并不需要成为一个全知,不用知道天下所有事,因为我们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得锁定学习目标。这个目标有一个特点:完成它对你有极大的好处。至于这些好处是什么,你得自己去想。想不明白,那基本上也就不用谈后面的事情了,一定学不成。因为一旦在后续你感受到挫折、压力和各种让你不舒服的状态(跨出舒适圈),你将很大程度上选择放弃并给自已一个合理的由头。比如我打算提高自己的情商,那我就要问我自己,我为什么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因为提高情商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控制情绪。为什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因为我希望成为一个让人相处时感到舒服的人,做一个周到的人,我希望能被更多的人喜欢。再比如,我打算学点经济学知识,这可谈不上一个目标。至少你要能回答,为什么我要学经济学知识,我要派什么用处,用了以后会变得怎么样。
其次,在你的锁定目标范围内,花你更多的时间去关注那些底层知识,也就是规律。探索思考这样三个问题:1. 这是怎么产生的?分析一下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2. 是怎样在影响的?想想这些因素彼此之间是怎么相互作用的。3. 有什么规律?因素的影响过程有没有产生什么规律,还有什么情况也是一样或者相似的规律。例如我为了提高自己的情商,去读一本关于情绪管理的书,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三个问题去解构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在表达什么?有哪些观点来支持TA的结论?就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这是怎么产生的?”。再来,作者这些观点为什么做这样的陈述安排,前后的逻辑关系是什么?用意是什么?这些就是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在影响的?”。再看第三个问题“有什么规律?”,想想,这样的铺设有没有在其他地方看到过,背后有没有涉及到我熟悉的知识领域。最后思考一下,作者这本书谈及的情绪管理的原理还能应用在其他什么领域?我相信你用这样的方式去打开一本书和你只是摘抄句子和背诵,起到的效果是大有不同的。当你在句子下面划上一条线并不会让你有什么新的见地,也不会让你进一步思考你是否真的理解了全书的核心观点。
再次,从来没有一步登天这样的好事,我们要做的是不断的训练自己,升级自己的思维方式。要做到思维升级,前提必须掌握一个本事,那就是复盘反思的能力。我们总是把反思挂在嘴边,但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知道怎么反思呢?反思有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我们总是只关注结果的好坏,最多再分析一下这个结果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但却不喜欢追溯发生问题的过程,关注过程,就是在思考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因素促使了这个结果的发生?为什么?在当时,我们做了什么样的预设想法,如今看来,这个预设是不是不太靠谱。我们是不是会说,我当时以为会这样的。这个“以为”就是你基于你的认知在当时做出的主观判断对不对?那这个“以为”是不是要升级一下?我当时是这么“以为”,原来这个“以为”不对,不对在哪里,下次就不会再这么“以为”了,下次会有一个排除了更多不靠谱判断的新“以为”出现,逐步提升“以为”的质量。我今天上培训课的时候,面对学员的提问,我的回答没有让学员满意。是什么因素让我在当时没有给出满意的回答?学员挑剔?还有吗?还有跟我自己有关联的影响因素吗?是备课内容不够充分?响应技巧不够熟练?精神状态不佳?我以为学员的提问不会超过课程范围的,我以为这班学员都是不喜欢主动提问的,我以为自己晚上睡5个小时就够了,我一直只睡5个小时的。我的“以为”在告诉我什么?其实学员的提问是会超过课件范围的,学员喜欢提问与否都不应该影响我提高响应技巧的训练,调整到健康的生活作息是迎接工作挑战的资本。
如果你已经准备起航学习之旅,那么请将你的时间花费在结构和规律的学习掌握上吧,然后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应用,不断的复盘反思。很快,你也跟那些你身边的牛人一样,快速理解一个事物一种现象,拥有深刻的见地,做出准确的判断,获得更多的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