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毛茶收购后,制茶工序就陷入了枯燥的挑拣和测试工作里。在2019年的春天,罕有低于一千元的大树茶,千元左右的大树茶,事实上算是大树茶里的低端货了,中档的四五千,高档的2万以上,是基本的行情。
基于每天要喝很多千元级的新毛茶,作为我喝茶的基本方法论,每天必须喝稍微有点年份的茶调剂下,于是,随机抽点样来测试,就变成了一个兼职工作。
然后,在一堆专业高手眼里,这些随机抽查喝的茶居然大受欢迎。讲真,撇开古树大树的光环,在一饼存放了四五年的百元级茶饼和四五千元一公斤的新生茶之间,这些资深制茶人都迫不及待地选择了喝茶饼。
四五年的茶,存放于西双版纳,温和顺滑,虽然新茶顶着名山的光环,然而,我们的身体很诚实,告诉我们,喝这些中期茶,身体很舒服。更何况,我们的钱包也很诚实,告诫我们,普洱茶行业的发展,或许有更好的路子,花费更低成本得到更好的体验。
讲真话需要巨大的勇气。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质疑普洱茶发展的路线。我反对普洱茶的毛茶在初制完成后迅速压饼,没有足够的发汗时间;我反对普洱茶压制完立刻出去销售,把风险完全转移给消费者。最早出现于2011年,大滇发布五载工艺和醇味工艺的茶品,就是对现状的抗争,而良好的转化效果,印证了所谓现喝普洱茶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
是的,在八年前,我们已经有了正确的工艺来制作普洱茶,但到了今天,我们还在继续欺骗自己。树上的鲜叶不当着客人的面采下来就不值钱,山上的毛茶运到山下身价就立刻下跌,这充分说明了我们这个行业,并不是真正的品质说话,不是说好茶会说话吗?班章、冰岛的茶叶运到昆明、北京、芳村试试,有谁能证明它是班章、冰岛?不是说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吗?有这个自信的话,为何离开树上、离开山头就会贬值?
我们发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一饼用料中规中矩的生态乔木茶,基本上树龄在30-60年左右,2015年毛茶价格在200元一公斤左右,经过4年的陈化之后,明显比目前上千元一公斤的茶要好喝很多。这个结论,或许会论证出一个可怕的结果:名山古树毛茶市场的极度畸形,同时,也会给出一个有益的结论:普洱茶真正的产业化,需要企业有足够的战略定力,自行仓储数年后进行销售,即便价格低很多的茶,经过适当拼配,也可以完胜很多炒作茶,规避巨大的经营风险。
大滇五载工艺和醇味工艺,八年的实践证明,醇是普洱茶陈化的必经之路和必然结果,而承担这个责任的,应该是商家,而不是消费者。商家通过良好的仓储,提供给消费者一杯醇香的茶,才是正常的发展路径。目前忽悠消费者的各种现喝工艺,在商家自存3-5年这一前提下,将变得毫无意义。
或许这将是以后普洱茶行业的主流,商家自存原料或成品到适喝阶段再行销售,消费者到手后立刻可以现喝。这将极大提升普洱茶商家的门槛,需要更多的资金实力完成这个过程,淘汰实力弱小的厂商,完成行业的又一次洗牌。
普洱茶的终极方向是醇厚醇香,时间会把一款普通茶变成足以PK顶级新茶的产品,比如你请我喝今年的老班章单株,我可能毫无兴趣;但若你请我喝一泡80年代的老生茶或者7581,或许我会立刻订上机票出发。
2019年,普洱茶行业的热点集中在仓储。名山名寨加名仓,或许是提升普洱茶价值的又一路径。而存储良好的中期茶和老茶,将严重冲击天价新茶的市场。在相爱相杀之中,普洱茶产业仍将继续发展,把其他茶类远远甩开!
大滇飞扬于2019年5月12日 凌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