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坚船利炮和科技文化的传入,突如其来的生产技术与组织管理上的巨大差距摧毁了许多国人维系数千年的文化自信,尤其是急于求变的知识精英。他们急功近利,试图以一种简单,速效的搬移或嫁接模式断然的舍弃中华传统文化,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华传统文化陷入了巨大的毁灭危机。但他们却忽视了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与生产环境,生活习惯和社会组织结构相关的循序渐进的长期发展积累过程,往往欲速则不达。同时这种舍弃又是不加分析,不分青红皂白的完全否定,造成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巨大曲折和断层。但好在中华文化巨大的包融性和坚韧耐受性使之顽强的挺过了最黑暗的时刻来到了复兴前的黎明。
许多人把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落后归因于传统文化的落后,但却很少分析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导致文化落后的起因。正常文化的发展会是随着时间的向前和社会的发展与时进步,但纵观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却是一个例外。中华传统文化从传说中三皇五帝的伏羲画卦到文王演易,从周公制礼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从秦始皇的法家独重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从魏晋南北朝的逸林士风到唐宋文人的诗词散文和滔辩论政,总体而言飘荡着自信的恢弘气度,纵横的士气风骨。大唐的盛世气象,百族通融自不必多言,即使是局限于一隅的弱宋王朝,社会生产力,艺术文化和商业也都非常发达,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显示出汉唐文化包容并蓄,求同存异,开放同化的强大优势。
但从宋代以后,中华文化却呈现一个逐渐逆退的过程。宋末草原游牧文明入侵,对当时汉文化的精英大肆杀戮,到崖山之战后,宋末精英文化士人近乎死尽,繁华落尽的皇权集权制农业文明终被野蛮的游牧文明破碎,虽然最后仍保留了集权的框架,但徒有其表,其内涵超脱的优雅自信已轰然倒塌。中华文明也由资本初萌一下退回到了奴隶制社会,文化进程直接被近乎覆灭式的打断。这一文化中断是致命的,由于汉文化精英的覆灭,大量优秀基因的消失,缺乏大量超级精英对士风的言传身教,自此中土在智识传承上失去了往昔的优势。而剩下苟活在奴隶制下的文人民众,要么承袭明哲保身的哲学,要么是懵懵懂懂的文化素人,失去了为天地立心的壮志,却多出了蝇营狗苟的奴性。
明朝后虽代元,但明朝的建立并不是始于壮士的反抗,而是起于自然大饥荒赐于的机遇。草原文明的基因虽然嫁接了中央集权的框架,但其实质上的奴隶制统治模式却无法统驭中华广袤的大地,适应农业社会的运作模式。所以在自然灾害的突袭下无法集中群力从容应对进而导致社会的分崩离析,最后不得不被迫撤回大草原。所以明朝的统一并不是经过一场真正的雄才大略比拼的筛选,而是瘸子里面挑将军的一种幸运,这也造成统治者智识上的欠缺。是以明朝的统治者非但没有恢复唐宋政治的开明,反而承袭了元代的高度集权模式。又由于士人清黄不接,整个国人在智识上已经大幅减退,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商业制度和人的精神面貌上,都无法恢复到宋代的高度。
至清朝的文字狱、剃发与跪叩礼仪,更是在两百年里把奴性从外到内的刻到了国人的精神深处,传统文化的士人精神几乎不存。虽然制度上看去还是封建制,但人的精神上其实回到了奴隶制,这时的文化已经是面目全非的中华传统文化了。真正的中华文化精神,应该在元以前的时代里去寻找,但因为此前汉文化精英损失殆尽,在遗传基因和文化智识上无论如何已经无法挽回,这可能是导致自宋以来中华几乎再没有真正光芒璀璨的牛人闪耀世界的原因之一。这种缺乏真正远见卓识精英存在的情况也导致在西方科技传入时,没有智士重启中华文化传统的包融优势,将其快速吸纳与中华文明融合,得以传播应用,致使中国在近几百年里与近现代文明脱节,落入固步自封的境地。
到了近现代的时期,许多开眼看世界的社会精英忽然发现西方的基督文明竟然趁着科学技术工业化的东风日新月异,将东方这个以天朝自诩的文明古国甩了不知道多少条街。巨大的落差使他们瞬间文化自信崩溃,转头无比景仰的羡慕着西洋文化的强大,忽然无比的憎恶起自身的文化来。他们并未有耐心认真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他们只看到了当时文化的固步自封,并认这种异化的文化为传统文化,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异化狭隘的文化并非正真的传统文化,真正的传统文化的底蕴是自信开放的包融性。他们急不可耐的发起新文化运动,试图以西方文化的利刃摧毁自己的母文化,幼稚的以为这样就可以破旧立新,但却忽略了文化产生的土壤和基石。结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树干枯叶腐,但新文化的幼芽仍在土里。
时至今日,许多人仍将中国的落后归咎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束缚,仍然看不清楚其根本的原因是整体超群智识人才的缺失,持续的文化异退和封建奴性的制度环境三者综合影响的结果。如果是真正的传统文化,不但不会阻碍中国与近现代文明的融合,相反,以其包容性,可能会催生更有效率的有中国特色的近现代文明。但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见却使这种本可以水到渠成的融合变得曲折坎坷了。随着现在教育以西方理念为主导,未来更是不知道会是何种程度的融合了。
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富强,一些传统的自信逐渐有少许的恢复,但恢复的方式和内容却令人担忧,一些甚至是还不如不恢复的糟粕。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复兴的是什么呢?我们应当复兴的是汉唐时期自信进取的精神风貌,包容开放的气度胸怀,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的豪迈气概,而不是细枝末节的克己复礼的繁文缛节,拖曳不便的服饰装束,咬文嚼字的引经据典,玄幻自大的浮泛之风。
几次文化的断层使得许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概念术语的旧含义在现代已经很少有人确切知道,这其实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以此为启,我们完全可以对中华传统文化来一个彻底的梳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伪存真的简化,吸收现代文明的精髓以旧瓶装新酒,赋予它们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将其与新文化充分的融合,以其无上的包融同化的优势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但以现实的形势来看,这可能会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