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达·芬奇诅咒

达·芬奇诅咒

作者: 刘晓彬医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0:09 被阅读113次

    以下转自万维钢老师

    为什么很多聪明人都没有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呢?你可能认识这样的人 —— 他们非常聪明,精神生活无比丰富,特别喜欢学习,有很多爱好,对各种事情都了解,在各个学科都有涉猎。他们都是有意思的人,你喜欢和他们聊天,你总跟他们学到你不知道的东西。

    但是,这些人没有取得什么重大成就。他们年轻的时候充满自信,年龄大了却有一种失落感,觉得浪费了自己的才华。这些人,可能陷入了“达·芬奇诅咒”。

    《达·芬奇诅咒》(The da Vinci CURSE: Life design for people with too many interests and talents)是几年前出版的一本小书的书名,作者叫莱昂纳多·洛斯彭纳托(Leonardo Lospennato)。你也许知道,达·芬奇的名字也叫“莱昂纳多” —— 可惜这本书的作者虽然有跟达·芬奇一样的名字,甚至也是个聪明人,却没有达·芬奇那样的成就。

    达·芬奇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建筑师,他擅长人体解剖,在科学上有很多成就,还搞了很多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达·芬奇,是个全才。而“达·芬奇诅咒”的意思则是一个人也像达·芬奇一样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也像是个全才,结果却是一事无成。

    今天咱们讲讲聪明人的才华战略。

    现在很多人认为真正的人才应该是“通才”,不仅仅擅长自己领域的东西,而且涉猎广泛,琴棋书画都会,十八般武艺都懂,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我们以前讲斯科特·亚当斯的“系统”,也是建议一个人最好在两到三个领域都达到全世界前25%的水平。我们讲过“自由技艺”,每个人都应该学一点人文艺术、历史政治方面的知识,这样你才能借鉴各个领域的思想,解决复杂的问题。

    但是请注意,了解其他领域,可不是让你平均用力。

    要知道你不是达·芬奇,现在也不是达·芬奇的时代。

    1.专才的世界

    达·芬奇是16世纪的人,那时候其实没有多少知识。大部分人都是文盲,一个真正的聪明人一两年学完一个学科也是可能的。今天别说一个学科,你想在某个学科的某个细分领域达到专家水平,都需要很多年的训练。

    比如你想严肃地从事医学这个职业,那你想的肯定不是什么都会的那种全科医生,你必须专攻一门,比如说外科手术 —— 而且还不是所有的外科手术 —— 仅仅脊椎手术这一个项目,就够你钻研一辈子了。

    我以前是个物理学家,我可不是什么物理学都研究,在好几年里我研究的是“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的计算模拟”这一个小小的领域 —— 里面的若干课题。那些课题是如此的细,以至于我都不知道怎么才能用让你感兴趣的方式在《精英日课》讲我自己的工作。

    那你说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你肯定得对当前物理学的各项进展,什么引力波、暗物质这些东西有所了解啊,这是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的自我修养,对吧?对是对。那么引力波方面的最新进展,对我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帮助吗?

    正确的答案是很难直接借鉴。诚实的答案是一点帮助都没有。

    这就是现代人面临的局面。如果你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可是你整天都读科学新闻,什么《自然》、《科学》这些杂志你一本都不落下,那你很可能在科研上一事无成。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去做专业的事情。

    想在现代社会成为专家,你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在一个领域刻意练习。

    而具有“达·芬奇人格”的人,感兴趣的领域实在太多了。他们看什么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是会被更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以至于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个领域。

    《达·芬奇诅咒》这本书的作者洛斯彭纳托就是这样的人。他18岁的时候突然对小提琴特别感兴趣,结果学了几个月又对别的东西感兴趣,小提琴课也不上了。现在的洛斯彭纳托不是一个小提琴手。

    聪明人做事总是要讲兴趣的。但是“兴趣太多”,未必是达·芬奇诅咒的真正原因。

    2.兴趣的深与浅

    安杰拉·达克沃思的《坚毅力》(Grit)这本书里有个观点我觉得非常对。达克沃思说兴趣分为两种。

    一种是初学者的兴趣。你看到一个新奇的东西觉得挺有意思,想要去了解一下。这个兴趣是肤浅的,不能支持你走很远。下次看到更有趣的东西,你就会忘了这个东西。

    还有一种是专家的兴趣。这个兴趣是只有你深入到一个领域之中,才能体会到的那些很微妙的东西。这种微妙不是新奇的刺激,外行根本就理解不了,而你一旦理解了,它会强烈地吸引你继续钻研。你会越钻研越感兴趣,越感兴趣越钻研,你就能在这个领域里长期挖掘,你就能有所成就。

    所以要说兴趣,专家的兴趣才是高级兴趣。那为什么有达·芬奇人格的人无法抓住一个领域深入呢?洛斯彭纳托自我反思,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害怕竞争。

    如果想要严肃地干好一个项目,你会面临竞争的问题,你得名列前茅才行。可是有达·芬奇人格的人不愿意参加竞争。

    其实他们如果真的好好竞争也不见得争不过别人,但是他们更希望不竞争就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会只学一点基本知识和技能,然后就告诉自己我已经知道这个领域是怎么回事了,我要愿意做肯定能做好……那我何必真做呢?于是他们转向下一个兴趣。

    是这个不愿意竞争的情绪使得他们永远都走不远。而你可以想到,如果你永远都浅尝辄止,那你确实是不受指责的,你比别人多掌握了一个领域的知识,别人对你只有赞美!

    可是如果你深入进去,严肃地对待这个领域,想要靠它吃饭的话,你就会面临挫折、面临困惑、面临批评,你会感到自卑,会质疑自己的能力……但正是这些东西,才使得你成长。

    所以深入钻研是个充满痛苦的过程,越深入进步速度越慢,你是在用80%的功夫磨炼最后那20%的技艺。可是达芬奇人格的人只想体验快乐,他们只想花20%的功夫,获得看起来像是80%的技艺。

    结果他们到了中年可能会有一种绝望感。人生已经几乎过半,自己却一事无成。年轻时的快乐经历和高光时刻都只存在于回忆之中。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3.选择一个项目

    洛斯彭纳托虽然会的东西多而不精,但毕竟是个聪明人,在IBM公司找了个程序员的职位。但他还是想,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吗?

    幸运的是洛斯彭纳托找到了一个自己人到中年还能深入发挥的领域:电吉他设计。设计电吉他这件事儿要用到声学、物理学、电子工程学、设计和音乐,这些知识正好他都感兴趣而且都学过一点,正好能用上。

    我在亚马逊查洛斯彭纳托的书,他总共就写了两本书:一本是这本《达·芬奇诅咒》,另外一本是讲的是电吉他设计。

    所以洛斯彭纳托的建议是,如果你有达·芬奇人格,你最好寻找一个能综合利用你的各项技能的活动。这个活动一定要复杂,因为聪明人喜欢复杂的东西,也只有复杂的东西才能体现你的能力。

    洛斯彭纳托说选择领域要考虑三个标准 ——

    第一,你得确实喜欢做这个领域。

    第二,你得在这个领域中有天赋。

    第三,这个领域必须能让你挣到钱。

    最后洛斯彭纳托还给了两个性格方面的建议,简直是肺腑之言。一个是聪明人都喜欢拖延,达·芬奇本人就非常爱拖延,而你想做事得把拖延的毛病给治好。

    另一个是你得克服自恋情绪。很多聪明人都自恋,适度的自恋可以给你自信,但自恋过度,你就会在极度的兴奋和抑郁之间摇摆。今天觉得这个事情有意思你就特别想干,热情一旦没了你就感到挫败和郁闷 —— 咱们干事儿的人最好情绪不要这么波动。

    | 由此得到

    1. 现在是一个专才的世界。通常的做法都是长期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才能有所成就,其他的东西只起到辅助的作用。

    2. 业余的兴趣和专家的兴趣很不一样。

    3. 达·芬奇诅咒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害怕竞争。

    4. 作为一个有达·芬奇人格的人,最好找一个复杂的、跨学科的领域发展。

    | 我的启发

    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我读这本书有个启发。我觉得现在很多家长也有一个达·芬奇诅咒 —— 总想把孩子培养成达·芬奇。

    现在各种课外辅导班非常多,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给孩子报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 简单到已经成了一个诱惑。如果花这么一点代价,就能给孩子增加这么多技能,这样的事儿谁不想干?

    可是现代世界没有达·芬奇。一个同时学习绘画、冰球和武术外加三种乐器的孩子,如果足够好学,也许可以在每个项目上都达到足以赢得家长赞赏的水平,但是他几乎不可能在任何项目上达到足以赢得竞争的水平。这不就是达·芬奇诅咒吗?

    如果小孩学了一段时间就对大部分课外课程不爱学了,这其实可能是个好事儿,说明他做出了战略选择。

    而如果这个孩子在每一个课外班上的表现都非常好,那反而有危险。课外兴趣班上得再好也只是学些皮毛,在课外班上证明自己是容易的。孩子可能会满足于这样的证明,真以为自己什么都会,赚取廉价的表扬,那他很可能就会畏惧竞争,不敢深入到一个领域中去跟高手拼一拼。

    现代社会很复杂,也许像洛斯彭纳托那样找一个综合的事情干很容易。但现代世界同时也很专业,也许那样的事儿不好找。你需要作出战略选择。

    什么都想学不代表真本事。敢于不学什么东西,才是真厉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达·芬奇诅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sd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