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
不出意料,早上六点零五分被尿憋醒。
这个生理体验,恐怕每个人都经历过,当梦中的情节正在关键处时,比如梦到自己被丧尸追杀正在逃亡,求生的门就在前面,只要再跑两步就能打开那扇锈迹斑斑的厚重铁门时,膀胱很不合时宜地将“线路”掐断了。
大脑如同死机一般,瞬间陷入一片黑暗。
然后你骂了一句脏话,不得不掀开被子,扶墙开灯,心情糟糕地走去卫生间。坐在马桶上时,你还在努力回想梦的情节,隐约回忆起那个正在追杀你的丧尸很像在工作上的某个同事。
我在刷牙时对着镜子想,这个梦必须告诉对方。
前几天,一个朋友连续两天都梦到了我,说我在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好吧,我实在不想成为他人的噩梦,希望我在梦里没有变成丧尸,除此以外,我都能接受。
往常,工作日的时候,卢卡斯就会在清晨五点过一两分钟的时候在房门外叫我起床了。我应该给它一份额外工资,毕竟,当doorcat也是需要体力和耐心的。它像是会计算日子似的,唯独在我休息时任我睡懒觉,其他天数,我都会“被迫”比我的生物钟早醒一个多小时。
有一天,它意外地没有在房门口吵醒我。后来我走到客厅,看到它的“闯祸现场”,终于明白它怕我起床发现它的“杰作”,所以就故意不叫我起床了,能瞒一时是一时。从那时起,我开始担忧,是不是不能孩子耽误上大学。
由于台风“烟花”的缘故,这几天放假在家。早上终于有时间走到厨房,慢吞吞地烧水,泡咖啡,倒入一比一的鲜牛奶,等到屋子里蔓延开咖啡的醇厚香气时,在餐桌旁坐下来,发五分钟的呆,拿出纸和笔,写下一天的“TODOLIST”:第一件事,先从喝一杯咖啡开始。
打上钩,第一件事完美完成。
早上我没有吃早饭的习惯,适当的饥饿能让我的大脑保持清醒,当然必须在不伤害自己胃的前提下,一杯热咖啡牛奶足够了。接着,我走进书房,在书柜前扫描,定下今天看的书。
台风天很凉快。
我在微信上发消息给朋友,告诉她,我昨晚十一点左右,突发奇想,我拿一把剪刀把养了两年的长发剪了,剪头发的过程只有五分钟,然后我又回到床上继续睡觉去了,仿佛只是上了一趟厕所,排出了身体的废料,无足轻重极了。或者换句话说,我更加“轻松自在”了,从身体到心理。
自从彻底摆脱护肤和化妆以后,我连头发都懒得打理了,钱包更是鼓了不少。我告诉我那位朋友,“我要彻底摆脱外貌焦虑,摆脱长发是女性特征的性别定义”。
现在我坐下来想了想,诱发这个冲动举动的诱因——很可能——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来自于昨天我看到了东京奥运会上第一天拿了金牌的中国姑娘们,她们在各自比赛场地飒爽的英姿、专业冷静的表现,以及让人忽视性别,唯独让我看到一个坚定有力的胜利者形象,是这样充满生命力和力量感的呈现,彻底扫除了我内心积尘已久、还没完全排出去的对自身外貌焦虑的余毒。
当下定义流行的“审美标准”,我向来嗤之以鼻,甚至对亚洲大行其道的病态审美推崇的“白幼瘦”谩骂唾弃。这些充满工业塑胶味和化学品气味的温和柔弱的女性形象,在我眼里,不仅仅是被剥夺了身体的支配权,同时也把人格也交了出去。“美则美矣”,缺乏生命力,缺乏力量,枯燥无味。
还没说百分之十的理由,我实在是太讨厌吹头发了!
光花在洗头发吹头发上的时间,都够我看完四分之一本书了。看似是在身体上解放了自己的时间,从一个更加智慧的角度看,我夺回了30分钟的支配权。利用这30分钟,我可以在跑步机上跑3公里,背完30个单词,做一顿健康美味的早午餐,看完一个有启发性的演讲,查阅对工作有利的资料......我的“解放”进程又前进了slight a little bit step。
在跑步机上看完了Jordan Peterson的一段演讲,快递到了。
昨天刚下单的书,不到24小时就到了我手中。是十来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的“短经典精选”和“中经典精选”。
月初的时候,我在网上买了一本这个系列里的书,由阿尔及利亚作家阿西娅·吉巴尔写的《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看完此书后,我的心灵大受震撼,此前从没读过跟阿拉伯文学有关的作品,这本书应该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我知道,在世界上,有无数道门,我并不总能有机会打开,所以我将每一次的“机缘巧合”看作是命运的安排,在阅读上,我虔诚的心从未改变过。我幼年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通过阅读书籍打开不同世界的大门,到如今三十而立,我仍旧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除了阅读翻译成中文的以外,我也在学好几门语言,希望能够通过原文去走进那些神秘丰富的世界。
这些年,我在物质和社交上践行的极简主义把我带入了一个更深刻、迷人的人生旅途中。这种非凡的体验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除非你经历,否则永远感受不到这种轻盈持久的快乐。我并非是为了炫耀,而是用文字的方式将我的体验写下来,作为日记记载。我喜欢的一位电影导演Derek Jarman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用日记的方式记下了人生的独白。如果没有他的日记,我可能无法接触那样一种戏剧化浪漫脆弱、又恬静等待蓝色雏菊花开一般的人生。
这是Jarman为我带来的一扇“门”。
人生迷雾重重,我们终将要拨开这些迷雾,找寻自己真正的声音。
下午三点了,我该看会儿书了。
今天阅读《我们内心的冲突》,德裔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