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042277/fb96a9c5f85c5bd5.jpg)
过去的一周,商场、学校的空气里仿佛都弥漫着圣诞节的歌曲,满眼红的,白的,绿的。
在某个大型商场正门口高高大大的圣诞树上,挂满了很多人的心愿:愿我明年考上XX大学、希望爸爸的身体早日康复、希望女神做我女朋友、希望事业上一个台阶……
看着树上满满的标签条,会觉得生活多么有希望有奔头,圣诞节给冬日里灰色冷嗖嗖的环境带来了颜色与温暖。
平安夜,睡觉前,孩子问我:圣诞老人会不会给他们送礼物?
我犹豫了一下,不能说圣诞老人不会送吧,多打击人呀,说送吧,那个圣诞老人不就是我吗?我还没给他们准备好礼物呢。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成人的世界里,哪有什么圣诞老人,哄3岁小孩呢。
可是孩子活在他们的童话世界里,这份童真随着他们长大就渐渐消失了,犹豫了一下,我有了答案,对他们说,圣诞老人会给他们礼物。他们俩蹭蹭蹭下了床把自己的袜子套在门把上,期待着圣诞老人的来临。
第二天早上,他们兴奋的大叫,大喊,妈妈妈妈,圣诞老人来过,看,这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这个其实是我从他们的零食罐里拿的。)
可以说西洋节越来越深入孩子的心,过的越来越正式,他们知道圣诞节要放圣诞袜,才有礼物收,他们知道复活节要有彩蛋,知道万圣节,不给糖就捣蛋,知道感恩节要向其他人表达感谢。
可是,网上也有不少人抵制西洋节:决绝崇洋媚外、中国人过中国节、抵制西洋节!同样的抵制有一堆:中国人用中国货,抵制日货/洋货、中国人说中国话,抵制英语……否则就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东西不珍惜,就是崇洋媚外,不爱国,忘本。
这能抵制的了吗?这本身就是中国参与全球化协作的结果,中国融入世界,让资源更有效配置,让文化更相互了解的过程。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是否需要与时俱进,用另一种视觉看待?有人抱怨传统节日越过越没有节日气氛,越是大的节日反而越冷清,大家出游的、回乡下的,偌大的城市,仿佛空城。可是另一方面,春节几个亿的人口在十几天没完成了转移,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也一样让国人甚至世界感动吗?
因为有了孩子,我们似乎什么大节都不放过,任何节日都过得有意义。今年火爆的电影《寻梦环游记》讲的就是墨西哥人的亡灵节,亡灵节是我们为那些已经不和我们在一起的人举行的节日。这不是一个悲伤的节日,相反,而是一个充满色彩的节日;人们用食品和其他东西为死者布置祭坛。电影里强调,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面对骷髅,看电影的孩子们并没有恐惧,相反更加深了一家人的含义。如果这些都是糟粕,都要抵制的话,那么世界上的优质文化都一起抵制好了。
西洋节不过是给平淡的生活多一些调味,多多一个可以购买平常不敢出手终于打折的商品好好犒劳自己的日子,多一种表达爱与关怀的渠道,多一个一起欢聚的理由。
孩子过西洋节并不妨碍他们了解中国传统的节日,比如中秋节时候,幼儿园老师会带着小朋友一起做月饼,做灯笼,讲嫦娥的故事。端午节,给他们讲划龙舟、屈原、粽子的。可以说,他们比我们小时候只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强多了。
最后,以端午节时,孩子教我的童谣结束。
五月五,过端午
划龙舟,敲锣鼓
一二,三四五
你来划船,我打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