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浩是我高中同学,一个安安稳稳的公务员。每个月领着微博的工资,只够自己开销,也不敢找女朋友。
有次聚会,在我的怂恿下,他加入了写作组织,准备写作挣外快。
他很努力,坚持写了一个多月,最好的阅读量只有53。持续的低阅读量让他气馁沮丧,没有动力写下去,感觉兼职写作月入过万是个遥不可及的想法。
他甚至开始这样想:
我的能力就这样了,我写的文章没人喜欢看。
实际上,并不是阅读量低这件事本身让他沮丧,而是他解读这件事的方式让他萌生负面情绪。

陈浩也许觉得,自己的写作能力是固定不变的,甚至自己的能力也是固定的。现在没有阅读量证明了他以后写的文章也没人喜欢。这是僵固型思维。
曾经一篇阅读量超过50,他高兴得失眠,总认为下一篇应该会有更多人阅读。而现实却恰恰相反,让他沮丧。这是应该思维。
一次又一次得打击让他质疑自己的写作能力,觉得自己这一辈子都写不出好文章,甚至连平时写的公文都一文不值。这是绝对化思维。
陈浩踩进这三个陷阱。沮丧自责让他自暴自弃,最后不敢写任何文章。
只有找到心中的那个错误的思维,将潜意识转化为意识,否则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命运,指引我们的人生。
对于陈浩来说,只有意识到自己思维里存在这些想法。否则,她将走不出这个局。
他要不停的反思自己是否掉进这些陷阱,如果掉进去,该如何与自己辩驳,跳出陷阱。

实证式辩驳
阅读量低,能不能做为证据证明“没人看呢”
并没有,况且其中一篇文章阅读量还超过五十。
如果陈浩懂得实证式辩驳,他甚至可以举出无数的反例来证明:平时写的公文,上级也没有说什么不好。发到群里,群友们还夸自己写得好。
实证式辩驳在于找到与不理性的结论相反的证据,让你看到,事实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但是也有可能他的文章确实很糟糕,这时候就要学会用逻辑式辩驳。
逻辑式辩驳
几乎所有的不理性思维,都有过度推理的问题。
从陈浩的角度来看,阅读量低就说明自己没有写作能力。这个推理合理吗?
想想看,才写了一个多月,而且不关注写作技巧。只能证明现在的写作方法不一定正确,不能代表没有写作能力。
如果没阅读量就等同没有写作能力,对于大部分初写者来说是不是就意味都没有写作能力,这也不符合逻辑。
如果事实很糟糕,它也只是现在很糟糕,并不能推理出以后很糟糕,将来一定很糟糕。
写作能力是慢慢进步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不断写不断进步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但是陈浩也许会想:我就是觉得自己没有写作能力。这样想也不是不合理。这时候就要用到第三种辩驳方式。
实用式辩驳
我这样想的意义何在?
不断质疑自己的写作能力,对于我有任何帮助吗?
如果没用,那我这样想这些有什么用呢?想想该如何让自己写得更好意义更大。
第三种辩驳方式,等于直接绕开陷阱,不去理会负面本身,而将更多的思考放在有意义的想法上。
做让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不被无法控制的事情所左右。比如翻几页文案写作书籍,拆解几篇爆文。
不断用自我辩驳与自己的想法做斗争,如果我们能自如控制自己的想法,也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上面的方法太过复杂,你可以这样想:
这样的想法会引发我的什么情绪呢?
这种情绪是我想要的吗?
它会触发我什么行为?
这种行为是我想要的吗?
我这样想,会让我更好还是更糟糕呢?
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呢?
总 结
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绝对化思维这三大陷阱,掉进去会让我们无法改变自己。我们必须要学会观察并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同时用实证式,逻辑式,实用式辩驳方式来与自己的想法做斗争,从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内容参考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