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愔,字遵彦,小名秦王。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54753/1cd53ea835d311d3.png)
他出生于华阴一个贵族官僚之家,祖辈在拓跋氏立国时就投靠了鲜卑贵族统治者,在北魏王朝世代为官。父亲杨津在魏孝庄帝时位居司空。
建义元年,孝庄帝即位,杨愔被拜为通直散骑侍郎,时年十八岁。次年发生“元颢之乱”,他随堂兄杨侃保护孝庄帝北迁建州,被孝庄帝除为散骑常侍。当时北魏统治阶稼部权力斗争十分激烈,北方军镇和关陇人民大起义声势浩大,他见政局动荡,无心从政,便弃官隐居嵩山。
永安三年九月,杨侃帮助孝庄帝杀了控制朝政的权臣尔朱荣,尔朱氏各部出兵攻洛阳。次年,尔朱兆、尔朱度律在洛阳杀了杨津,杨愔逃到了信都,投靠在高欢部下,被高欢署为行台郎中。
高欢攻邺城,他写了祭天的祭文,祈求“上天保佑”高欢。高欢攻克邺城,将他升为大行台右丞。他为高欢起草文檄命令,成为高欢的亲随,备受信任。
他认为文宣帝高洋在位时,对鲜卑贵族的封爵过滥,因而大加黜免,这就影响了鲜卑贵族的利益,引起了太皇太后娄昭君(高欢妻)、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为首的怀朔鲜卑贵族集团的激烈反对,他们暗中策划准备除掉杨愔以打击汉人士子势力。
十一年正月,他与皇太后李祖娥商议,欲将高演、高湛调出朝外任刺史,此事被宫人李昌义偷听,密告了娄昭君,未能实现。二月,他又改奏以常山王高演为太师、录尚书事,以长广王高湛为大司马、并省录尚书事。高演、高湛密议,以拜职为名,在尚书省大宴百官,邀杨愔赴宴。席间,高演以劝酒为暗号,召伏兵当场逮捕了杨愔,并将他打得头破血流,致一只眼珠被打出。他们将杨愔推到废帝高殷面前,启奏说:“杨愔欲擅朝政,若不早图,必为宗社之害。”太皇太后娄昭君在旁威逼废帝杀杨愔,十六岁的废帝不敢答话,退避后殿。杨愔当即被杀,时年五十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