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谜五百零三:汉水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9年1月25日
山海经中记载了两个汉水:
(一)山海经海内西经中的“汉水”。
山海经海内西经中记载了一处水系:
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其中这个“貊国西南的汉水”是怎么回事?到底在哪里?
根据我破解的山海经“以形命名”的规律,要想破解“汉水”,须先破解其外形特征,“汉水”的外形特征取自“汉水”二字所包含的“字形”与“意形”。“水”字代表了此“汉水”的属性是河流,属于“意形”。“汉”字金文象形图形则代表了“汉水”的外形特征。“汉”字金文象形图形如下:
山海经之汉水
对“汉”字金文象形图形分析后得到如下图示:
山海经之汉水
海内西经的地理范围我已破解定位在非洲大陆,见我的《破解定位山海经之四》等系列文章。
“貊国在汉水东北”中的“貊国”我已破解定位,见我的《山海经之貊国》一文。
根据所破解的“汉”字金文象形图形,以及“貊国在汉水东北”的文字描述,在“貊国”西南寻找符合特征的“汉水”。
经过搜索、比对、分析,最终找到了这个“汉水”。见下图:
山海经之汉水
山海经之汉水
山海经之汉水
山海经之汉水
山海经之汉水
山海经之汉水
原来“汉水”是由数条水流汇合而成的河流,这条河流的源头是由数条小河流组成个“汉”字图形,故称“汉水”。
(二)山海经南山经中的“汉水”。
山海经南山经首经中关于“汉水”的记载:
南山经首经:“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汉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同样,根据我破解的山海经“以形命名”的规律,要想破解“汉水”,须先破解其外形特征,“汉水”的外形特征取自“汉”字金文象形图形,“汉”字金文象形图形如下:
山海经之汉水分析后也得到如下图示:
山海经之汉水南山海首经的地理范围我已破解定位在非洲大陆南部,见我的《破解定位山海经之四》等系列文章。
“箕尾之山”我已破解定位,见我的《山海经南山经南次首经破解版(图文版二)》一文。
根据已破解的“汉”字金文象形图形,在“箕尾之山”附近寻找“汉水”,经过搜索、比对、分析,最终找到了这个“汉水”。见下图:
山海经之汉水 山海经之汉水 山海经之汉水 山海经之汉水(三)两个“汉水”之间的关系:
首先看看“汉水”的流向:
(1)西山经首经:“又西四百八里,曰大时之山,上多楮柞,下多杻囗,阴多银,阳多白玉。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2)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鷩。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从这两段文字描述中,可以看出来“汉水”流向应该是由北向南流的,似乎应是由北“汉水”一路流奔南“汉水”入印度洋的。其水流路线如下图所示:
山海经之汉水
山海经之汉水
但通过查阅非洲大陆地理资料后,发现非洲大陆地形是南高北低!“水往低处流”这是常识,水应该由南往北流才对,可这与经中描述的“汉水”流向正好相反,这是怎么回事?
为了弄清“汉水”南流的秘密,我用了最原始的办法,以谷歌地图为工具,从“汉水”源头一段一段顺着河流测量其海拔高度,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最终搞清楚了“汉水”“逆向”流动的秘密,原来这条河并不是一条连续完整的河,它在非洲高原就各自断开了,但上下两段却各自保持着由北向南流的河流走向,这两段河流的实际海拔走势确实为北高南低,与周边地形的海拔走势正相反,故此才有水南流的情况出现。这条河流的北端是“汉水”,南端入海口也是“汉水”。由两段似乎是连接在一起的由北向南流的河流串联了起来。
两段非常神奇的“汉水”河!
声明:本文内容均为历史上首次破解,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用。如需转发请注明出处。作者:大禹昆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