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首发 | 蓝江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隋朝•无名氏
春风不解禁杨花,
蒙蒙乱扑行人面。
——宋代•晏殊
千年遥遥地过去了,如今,我行走在五月的疾风中,扑面而来的杨花裹挟着千年前的诗意,轻飘飘沾惹着我的脸颊和发梢。气恼吗,有那么一点点,气恼中也含着说不清的几分喜气——一年一度,杨花如雪啊。
当初我写《六月杨花》时,我还不大清楚杨花与柳絮的奇妙关联。那次,是走在一大片枝繁叶茂、高耸入云的杨树林间,曲径通幽处,翠草小径上杨花成团作球,虚虚浮浮,我抬头看看大杨树,又低头看看那些杨花,有些疑惑,难道它们真是来自于大杨树的馈赠?
看来看去,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眼中所见,只有杨花似雪漫天舞。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些杨花,和杨树一点儿不沾边,杨花其实是指柳絮。
遥想当年,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拔的是杨?是柳?当然了,他拔的是枝条下垂的老柳树,和杨树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为什么柳树被叫作杨柳呢,这里还有一段历史掌故。当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大运河,号召一众百姓在河岸植柳添彩,并明确表示植柳有奖励,谁栽活一棵柳树,奖励细绢一匹。
有些甜头在,百姓们奔走相告,争相栽植,于是运河岸绿柳成阴。隋炀帝心里高兴,某一日亲自挥锹植柳,并挥御笔赠柳树姓“杨”,从此柳树便归了杨姓,被人称作杨柳。因此,关于“杨花”,《辞源》解释为“柳絮”。
我曾经见过的,大片的杨树林里有无尽的杨花飘飞,推测一下,应该是杨树林挨着或夹杂着柳树林吧,柳絮一旦飞起来,其势漫天不可挡。
不知古代如何处置杨花,而今,辛勤的环卫工人对着人行道上的这些杨花,真是又恼又恨,手中扫帚一挥,那虚飘飘的东西撒脚就跑,东一下西一下实在难以把控。忽地一阵风来,刚刚拢到一起的又四散花开!
我沿着千山西路的绿化带徐徐往前走,阵风,忽大忽小,空中弥漫的全是絮影。这才几天的功夫,头几日我从此路过,这儿还干干净净,就这么几天工夫,满地都是浮荡的杨花,若不细辨,真如白雪一般,却比白雪要难对付多了。
路边,一个环卫大叔穿着黄绿色的工作马甲,蹲在地上看着大团的杨花正出神。我路过时,正看见他从兜里慢慢掏出打火机,凑近杨花,点燃火机,只见火焰呼啦一下一闪即灭,一堆轻絮瞬间踪影全无。
我看着觉得很是神奇,环卫大叔也觉得有趣儿,此时风势也减了一些,他起身换了一个地方,蹑手蹑脚地走到了更大的一堆杨花面前,打火机轻轻一按,一大片杨花呼啦一下,又全没了踪影!
如今,杨柳树已经越来越少了,新的景观树逐渐取代了垂杨柳,再过若干年,杨花可能也罕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