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块橡皮”引发的思考

“一块橡皮”引发的思考

作者: 秀骨青松 | 来源:发表于2022-10-21 16:18 被阅读0次

    傍晚时分,我留在教室和几个值日生一块打扫卫生。深秋时节的天气,已有丝丝的寒意,我催促着孩子们加快速度,希望打扫完尽快回家。

    离我最近的李凌是个机灵鬼,听了我的话,只见他挥舞着笤帚,很快他身后出现越来越长的干净地面。

    突然一块四四方方的橡皮出现在他的脚边,看着还是崭新的,根本没怎么用过。

    我正要喊停,想让他把橡皮捡起来,可是又鬼使神差地想看看他会怎么做,就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他根本不知道我在看他,手下的动作丝毫没有放慢,只见他轻轻地挥了一下笤帚,那块橡皮已稳稳地进了铁簸萁里面,不用说下一秒就要被倒进垃圾桶。

    我不敢犹豫,立马开了口:“李凌,你没看见有一块橡皮吗?”

    他愣了一下,一脸的茫然:“看到了。老师,怎么啦?”

    “看到了!看到了怎么不捡起来?非得把它当垃圾扔了吗?”我生气地问。

    “老师,你不知道,捡起来也没人要。”他一脸的无辜。

    “没人要!什么意思?他的主人也不要吗?”我疑惑不解。

    “丢了就是丢了,谁会在乎一块橡皮?家里这种东西多的是。”他一副很大气的样子,“老师,你没发现讲桌上经常有没人要的笔、尺子、橡皮吗?那就是捡起来没人要的。”

    原来如此,我有点不能接受,嘴里嘟囔了一句:“现在的孩子,都太浪费了吧!”说着,竟不自觉地想起了我小时候读书的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还处在极度贫困的时期,家家户户都挣扎在温饱线上,吃穿用度那是相当的节约。

    记得我刚入一年级时,母亲连个新书包都没给我做,随便找了一个不知道是谁给的军用背包给了我,那背包本来是黄绿色的,我用时早已面目全非,破旧得不忍直视。

    虽然很不喜欢,可是也不得不接受,母亲能让我去上学,在村里已属罕见,哪里还能再挑三拣四?

    一个书包里只装了两本书、两个本子还有一支铅笔,多余的一样也没有。

    我记得当时一支铅笔只卖三分钱,母亲只给了我买一支笔的钱。买来后,母亲又约法三章:削铅笔要小心,不能削断;削出来的铅不能刮细,以免浪费;尽可能地用到最短。

    母亲的要求可谓是苛刻,谁能保证每次都不削断?有时候刀子锋利,力度还真不好把握,别说把笔削断,把手割破的时候也有。

    每当这样的时候,母亲一边找布给你包扎手指,一边嘟囔着浪费了一大截。现在想想:日子的艰辛,让母亲节约到了近乎变态的地步。

    作业本,也是要被管控起来。

    2分钱一个的拼音本、算术本,被要求反正面都得写完,交给母亲检查完才被允许再买一个新的,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以旧换新”。

    偶尔会有纸张比较好的时候,当我把写完的本子拿给母亲时,她会要求我用橡皮把上面的字全部擦完,再重新写一遍。

    橡皮擦过的本子,都是黑乎乎、脏兮兮的,有时候用力过大,还会把纸张擦烂,这样的本子难看死了,写得字也不好看。

    这时候,我就会不自觉地生闷气,怨恨着母亲的小气,可是又没办法,不按她要求的做,我就拿不到钱买新的。在这方面,母亲是毫不含糊的。

    读到四五年级,作业本用的多了,为了节约,母亲又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做本子。

    从代销点买一张大大的白纸,来回折上几次,折成作业本那般大小,在一头用针线缝上,余下的地方用小刀一张张的割开,一个本子就做好了。

    这样的本子,价钱上实惠了很多,厚厚的一大本,够用很长时间。它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格子,容易写偏。为了避免这个毛病,母亲会让我用直尺打上格子,这样写字就方便多了。

    除了用白纸做本子,我们还用包装纸做过。和白纸相比,包装纸更便宜一些。总之,为了节约,能用的办法全都用上了。

    这些用过的本子,母亲收走后,不是做引火的材料,就是送给邻居卷旱烟的大伯和叔叔。现在想想,那些纸真的是鞠躬尽瘁了,没有一张不是物尽其用的。

    时至今日,我还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从不浪费一张纸和一支笔。这个习惯的养成,除了感谢当年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还要感激我勤劳节俭的母亲。

    看到如今的孩子是如此的浪费,不免有点心痛,《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尽管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富裕了,可是俭朴之风不能丢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块橡皮”引发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zp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