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928字 2 图
预计阅读时间: 3 分钟
1
节后上班第二周,大家陆陆续续返回工作岗位,照理人才市场应该逐渐热络。
可相比往年,今年的人才市场冷清了许多。
2月15日,也就是上周五,滴滴CEO程维在月度全员会上,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2019年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
整体裁员比例达15%,涉及2000余人。
“唉,又裁员了。”
一位在节前11月裸辞转型的朋友,拿着手机看完这条新闻推送,边低声自语边摇头叹气。
他叹气的时候,我就在旁边。
朋友的转型,伴着他的满腔热血开始,折腾了将近3个月,人被磨得越发急躁,完全不似当时那般潇洒自信。
他的转型不算成功,所以,现在急迫的想重新杀回职场。
好巧不巧,遇上了一波又一波“寒流”。
更要命的是,35岁的年纪,无意间又给自己的危机添了几把要命的冰碴子。
他说,我要是知道形势如此,一定不会做这个决定。
2月4日除夕那天就立春了,可这春姑娘的脚步貌似一时半会儿还真到不了。
2
其实,我跟这位朋友的观点不同。
我通常不会为自己做过的任何决定后悔,但我会深刻反思。
反思我哪里欠考虑,欠准备;反思我是否真的全力以赴;反思我有没有把握住哪怕一丝一毫的机会;反思我是不是真正的拼尽了最后一点力气……
如果全力以赴仍未如愿,那就释然;如果惶惶终日,没牢牢把握,那实在怨不得市场,而是应该好好检讨检讨自己。
最近一直在读稻盛和夫的《干法》。
印象深刻的是,当世人向稻盛和夫寻求成功之道时,他说了一段话:“事物有可燃物、不燃物、自燃物,人也如此,有可燃之人,不燃之人和自燃之人。我不过选择做了一个自燃之人。”
要想成就某种事业,就必须成为“自燃之人”。
积极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能量。
3
那么,这三种类型到底有什么含义呢?
一、“自燃之人”不需要借助外力,就可以自动自发。
他们埋头于工作,珍惜每一天,每一个瞬间,极度认真,心无旁骛,不受外界干扰,努力提升自己,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专注、执著、坚持,永不放弃。
“自燃之人”不但能自我燃烧,还能将自身正能量传递感染给他人,成为一个不断发光发热的能量源。
稻盛和夫正是这样“自燃之人”,他不但自律,还带领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二、“可燃之人”需要借助外力的推动才能行动,有外在刺激才能足够活跃。
他们需要被明确的安排,需要给予清晰的目标,确切的标准,同时还必须适当的督促,促使他们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可燃之人”安守本分,虽不主动但也决不推诿,他们有很强的执行力。只是相较于“自燃之人”,缺少了必要的主观能动性。
三、“不燃之人”不仅没有内在意愿,外力也无法推动。
他们对一切持否定态度,凡事漠不关心。自己不愿做,还对别人的积极主动嗤之以鼻,冷嘲热讽。
“不燃之人”不但是自己的阻力,还会成为团队、组织最大的阻力。
诚然,反观我的那位朋友,在他自己做出决定的初始,确实带着一股不点自燃的热情,熊熊燃烧的状态摁都摁不住,那个时候一定可以把他归类到“自燃之人”。
如果一直保持着当时这种“自燃”的状态,相信现在的他一定是另外一番景象。
只可惜,他忽略了自己常态下其实是一位“可燃之人”。
4
最后,送给大家一则美国前教育部部长、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讲述过的小故事:
一个下午,我忽然想起要买双短袜,于是走进袜店,一个少年店员向我迎来。
“您要什么,先生?”
“我想买双短袜。”
“您是否知道您来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袜店?”
他的眼睛闪着光芒,话语里含着激情,并迅速地从货架上取出一只只盒子,把里面的袜子逐一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赏鉴。
“等等,小伙子,我只买一双!”
“这我知道”他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袜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
他脸上洋溢着庄严和神圣的喜悦,像是在向我启示他所信奉的宗教。
我对他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袜子的兴趣。
我诧异地望着他说:
“如果你能一直对工作保持这种热情,天天如此,把这种激情保持下去,我敢保证不到10年,你会成为全美国的短袜大王。”
其实“可燃之人”想要成为“自燃之人”很容易,难得是保持“自燃”。
简单的事情认真完成,平凡的事情神圣对待,工作就不再是牢笼,而是展示才能的舞台。
时时修炼自己,不断积累沉淀,燃烧每一个细胞,把自己打造成潜能无限的小宇宙,在机遇来临时,自然守得云开见月明。
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自燃”固然最好,“可燃”其实也不差,在于你如何长时间自驱。
因为,重要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你!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找不到工作,而有些人却被抢着要了吗?
节后回来,为什么有些人找不到工作
有些人却被抢着要?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