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的《刻意练习》主要教导我们如何进行有目的的练习,然后我们下决心将刻意练习运用到学习、工作、生活当中,以期工作、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事与愿违......
- 刚开始满怀热情。
- 失去激情和动力。
- 开始寻找逃避借口。
- 不遵守承诺、越来越心安理得的把事情丢一边。
- 彻底的偏离了最初确定的目标。
- 觉得让自己失望了的不安的感觉,再加上一种自己并没有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感觉,到最后对某项特别的努力完全失去兴趣。
- 开始寻找下一件能填补内心空虚的事情,再度开始又再次放弃,循环往复。
以上描述大家是否觉得很熟悉呢?我想有人可能怒吼:我靠,这不就是说的我吗?我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放弃、重新开始,然后又放弃的啊。
哲学家桑塔耶那说:“不能记起过去的人,便注定要重蹈覆辙。”
我感觉我的人生就是不断的重蹈覆辙,我不知道怎么办,很想改变,但真的很无力。《练习的心态》是继《学习之道》、《刻意练习》之后关于学习力的第三本书,一开始第一遍读完时觉得这是最“没用”最没内容的一本书。第二遍时有个全新的认识,它是“道”,是规律、是真理、事物的本质;而前两本书则是“术”,它们教我们实际的操作、步骤、方法。我们不仅要知道事物的“术”,更需要认识事物真正的“道”,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走的更远更长久。
有道无术的人,可以去做观察家,做评论员,但永远无法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有术无道的人,可以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可以解决难题,但是无法思考和判断大的方向,需要别人来指路,或者靠山寨模仿。而道术兼备的人,必然牛逼闪闪熠熠生辉。
-引自采铜《知乎》
我们如何丢了“练习的心态”
走路、说话、系鞋带、骑自行车......
练习的心态从小到大,我们在不断的试错、学习新事物、练习新技能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人生中值得去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练习。事实上,人生本身只不过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一种永无止境的优化各种行为的努力。
虽然练习对我们如此重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失去了“练习的心态”,练习过程变成一种痛苦和煎熬:我们只盯着目标和成绩,内心充满压力和焦虑,因此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经常刚开始就放弃,或者面对生活或工作的挑战,无法耐心又专心地应对。
适当的练习不是苦差事,而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可以帮助你发展出耐心、专注与自律这样看似难以获得的优秀品质。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回儿时学走路、学说话、学骑自行车时那种“练习的心态”。那种只专注于当前的“练习”,而不过多想着结果的不断的重复、纠正、改进的心无旁骛的练习。
认识“主观的你”
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战车骑士的故事:
《战车骑士的故事》
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它是一个关于战车的故事,骑士驾驶着一辆由四匹战马拉着的罗马式战车。没有受过训练的骑士踏上这辆战车,手里没有抓紧缰绳。四匹战马整天都在狂奔,偏离了选定的路径,一路颠簸地前进,并且不断改变着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战马累得够呛,骑士也被折腾得疲惫不堪。不论什么时候,战马都不知道它们在哪里,要往哪个方向前进。骑士只能抓紧战车上的围栏,无助地看着周围的景色在身边掠过。相反,受过训练的骑士则会紧握战马的缰绳,控制并指引着战马沿着专一的、选定的路径前进。这个时候,战马不能随意狂奔,它们的力量收到骑士用缰绳发出的指令的引导。战车平稳前行,战马和骑士全都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精力到达他们的目的地,而不会感到疲劳。
不知道你读完故事有没一种感觉,有的时候我们就像抓不住缰绳的骑士,生活一团糟,被战马带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却始终抓不住那条缰绳。在故事中,马代表人们的思维,骑士代表我们。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每时每刻都在想些什么,那你便没有拉紧思维的缰绳,对自己前进的目标便没有了掌控的能力。如果你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那么你便没有控制自己。
那么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思维吗?这个问题有点别扭不是吗?我就是我,我怎么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维呢?而有的时候我们控制不住的胡思乱想、我们明明要敢份报告却不断的刷朋友圈,我们不断的拖延而把真正要做的事情放一边。你想赶紧把工作做完却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个正在拖延、浪费时间的人还是你吗?
作者提出了一种观点,就是我们里面还住着一个“自己”,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两个“自己”常常打架,而谁占上风呢?先别急着回答,先来认识他们吧:
- 一个是正在做某件事情的那个你(主观的你)
- 自我是主观的。
- 他判断自身的所有事情,而且他对自己处在何处、拥有些什么或者已经实现了些什么等,从来不会感到满足。
- 另一个是正在了解或者观察你做那件事情的那个你(客观的你)
- 观察者是客观的,在当前的这一刻,他就在这里。
- 他不会把任何事情判断为好或坏。
- 他只是把各种局面或者行为看成“存在”。
我们对人生的每件事情都有着自己的主观判断,而且,多数的这种判断都是下意识做出的。主观判断需要一个评估的过程和一个对比的过程。比如,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这是好的,那是坏的。往往正是这些主观判断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焦虑与压力。
既然主观判断是我们焦虑与压力的来源,我们就需要去识别它们,意识到什么时候我们正在进行主观判断,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被卷入判断的过程,而这时候正是“主观的你”占据了你。而真正客观的存在,能够平息我们脑海中的内心独白。
书中介绍了“以过程为导向”、“以旁观者观察自己”的方法去应对我们的主观判断,帮助“客观的你”去战胜“主观的你”:
- 让自己始终以过程为导向。
- 重点关注当前。
- 将过程确定为目标,并且运用总目标作为船舵,以指引自己的努力。
- 对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刻意地训练,带着意图训练,并且自始至终清醒地知道那种意图。
以过程为导向-4“S”方法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建立一种“以过程为导向”的新视角,说明如何学习生活中任何方面的技能,从打高尔夫球,到从事商业活动,再到教育孩子,甚至对我们人生都有启发意义。
聚焦于过程时,你期望的结果会很轻松、很自然地出现。聚焦于结果时,你便马上陷入纠结之中,对过程感到厌倦、不安、失败和不耐烦。
我记得有时候看书,我总是想急着看完。每次看几页就翻一下已经读了多少页,还有多少页,然后心里算下以这速度什么时候才能看完...有的时候回过神来,咦,刚才我看了什么?书里说什么了?自己走神了,机械的翻了好几页却不知道书里讲了什么。不知道你有时会不会有这种感觉。我们总是想着目标,想快速的达到目标,而对过程却不够专注,陷入无限地不安与不耐烦之中。而我们看一本书的目标又是什么呢?翻到最后一页就是目标吗?不是啊,读完书,对我有帮助才应该是我真正的目标啊。但是就是很难控制自己,“主观的你”总是占据上风,而“客观的你”总是败下阵来。
我们应该学习时刻提醒自己:当你只专注于自己现在在做的事情时,那么,只要你在做,你便时时刻刻都在实现着目标。使用最终目标作为船舵来指引自己的练习,但不是作为一个你正在做什么的指示符。
我们还可以通过4“S”方法帮助我们培养耐心,专注于当下这一刻,减少目标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 简化(Simplify)
当你致力于完成某个特定的项目或者从事某项特定的活动时,将它们细分为一些组成部分,来使之简化。
不要设定太遥远以至于自己达不到的目标。
不切实际的目标会导致挫败感和失利。
- 细分(small)
在清楚了自己的总体目标后,将它作为一个船舵或者遥远的灯塔,使你能保持处在正确的航线上。
将总体目标分成一些较小的部分,以便你能够用适当的专注度来实现它们。
专注于细分的目标,比起专注于总体任务更容易一些,而且能让你反复体验成功的滋味。
- 缩短(short)
把任务的时间缩短。
把任务细分成较小的步骤,并且让自己只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专注,从而简化了任务。
- 放慢(slow)
让自己的内心平和,关注你正在做的事情。
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在做什么,可能会以合适的节奏做这件事。
放慢的悖论在于,由于没有浪费自己的精力,你会发现,你反而能比平时更快、更轻松地完成任务。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DOC"方法
如果你在一天之中经常退后一步,观察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了哪里,你可能惊讶地发现,你的思绪很少集中在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正在做的事情上。
我们总是习惯于一心多用,以至于当我们决定集中精力专注于某项活动时,我们做不到了。练习的心态是安静的。它将思绪放在当前这一刻。
只需要“在这里”。把“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让思绪停留在“现在”,而不是沉醉于过去或放眼于将来。
通过“DOC”方法保持平静和客观,减少主观判断和内心纠结。
-
做(Do)
- 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
-
观察(Observe)
- 观察你的担心、情绪、压力...
- 是否不够专注
-
纠正(Correct)
- 让自己从那种情绪中解脱出来。
- 让自己回到当下所做的事情上。
"DOC"方法,让我们“客观的你”占主导,去发现、监视“主观的你”。当发现“主观的你”又出来捣乱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去纠正,让自己回到“客观的你”正确的轨道上来。
关注现在,让其他的事情随之而来
“人生并没有目的地,人生就是目的地。”
我们在生活中体验的焦虑,源于一种感觉:我们总感到自己涉足其中的所有事情,总有一个完美的终点。不论在什么事情上追求完美,也不论在什么地方追求完美,我们都不完美。在任何事情上,当我们采用完美的画面来对照时,通常幸福的路就可能出现重大的曲折。当我们试图理解自己以及我们对人生中各种努力的痛苦挣扎时,可以通过观察一朵鲜花来找到平和。问问自己:一朵鲜花的生命,从撒下种子到完全盛开,在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完美?
在什么时候,鲜花是完美的?
当它还只是你手中的一粒种子,等待着你去种下时,它完美吗?在那一刻,它就是一粒种子。当这粒种子在几厘米深的土壤中开始悄无声息地第一次发芽时,它是完美的吗?那么,当它的嫩芽第一次钻出地面,第一次接受阳光的照射时,它完美吗?它用尽其所有的能力来寻找这种生命之源,在这一刻之前,它只是在地下悄无声息地成长着,告诉自己要以怎样的方式成长。当它开始开花的时候呢?它完美吗?这个时候,它的个体属性开始展现。叶子的形状、花苞的数量,所有这些,都是这朵鲜花独一无二的属性,尽管它们在同一物种中的其他花朵间也是独一无二的。或者,在鲜花盛开的时候,花朵的所有能量与努力是不是达到了它生命中的完美时刻?不要忘记,花朵会谦虚地、静静地凋谢,到那个时候,它会回到曾经养育它的大地之中。那么,在什么时刻,花朵是完美的呢?
我想鲜花至始至终都是完美的。完美不属于某一时刻,但它又属于经历时间的每一时刻。当你对自己参与的每一项活动都形成了把思绪放在当下的方法时,好比花儿那样,在这一刻便是完美,体验到如释重负的感觉,感到自己从一种虚构的、自我施加的压力与期望中解脱出来,那种压力只会放缓你前进的步伐。
作者以自己在音乐上的经历告诉我们:音乐上的卓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水平线,这让我能感到自己不需要再去追求卓越了。我懂得了,并不存在一定的水平,让我达到之后会感到自己终于达到了,进而让我觉得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不需要再去提高了。
不再关注自身的进步,而且不再寻求总体上的进步。进步是对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保持专注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
我们练习的东西,久而久之会变成习惯。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意识地反复做某件事情,将使你培养新的习惯。用期望的习惯替代不期望的习惯。轻松去做,反复练习,专注于过程,并且意识到自己在练习。
让我们一起关注现在,让其他的事情随之而来...
NOW
本书告诉我们应如何活在当下,而变得以过程为导向将怎样使我们把精力投入到这段神奇旅程之中,并且当我们学会享受人生旅程时,会为我们带来一种美妙的感觉,既对我们自己感觉美好,也对我们的生活感觉美妙。
- 把思绪集中在过程之上。
- 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当前这一刻的生活上。
- 花时间回顾你在生活中学到的认为对的、正确的、有用的真理,并坚持去做、观察、纠正。
- 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只带着你真正的自我而来;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也只能带走你最真实的自我。
叔本华说:
人生最大的智慧,即是享受当下的时刻并使之成为生命中永恒的目标,因为只有当下这个时刻才是真实且唯一的,其他的一切不过是我们的想法和念头罢了。
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我现在活着。当我吃东西时,就只管吃。当我走路时,就只管走。如果必须去打仗,今天死还是明天死对我都一样,
因为我既不生活在过去,也不生活在未来,我只有现在,它才是我感兴趣的。如果你能永远停留在现在,那你将是最幸福的人。生活就是一个节日,是一场盛大的庆典。因为生活永远是,也仅仅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一刻。
还有我说:
不悔过往、不惧未来,不忧当下,就在此时此刻。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
总算结束了《学习之道》《刻意练习》《练习的心态》三本书的总结笔记。花了几个月,其中无数次拖延症发作,也没继续其他书的阅读。每本书坚持做笔记,重新起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