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论压力时,你第一时间想到场景是?
接收到上级指派的重要任务,时间期限是两天;
参加一场重要面试的前一晚;
独自去医院看病;
第一次当众正式演讲;
参加某一次重大比赛。
能听见自己心跳加速的声音?想象那些情形下的自己,感到慌张,无助,焦虑,恐慌,这些情绪在极短的时间内占据了你的大脑。即使准备充分,你还是能察觉到自己的手心在冒汗。
你或许也听说过这样的新闻,某某中学生因不堪学业的压力离家出走,某某企业家因承受不住重压而自杀。。。
慢性压力,也被用来当作某些医学疾病的成因。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专栏,也把很多心理疾病归结于慢性压力。时下流行的“冥想”就是一种为心灵减压的方法,APP上推出的一些列减压课程一度热销。
压力带来的这些生理反应,让我们难受,让我们本能逃避——比如在演讲开始前的几分钟,你不断深呼吸告诉自己冷静下来以平复当下紧张的心情;长期接受压力的负面消息,于是形成潜意识,一旦感觉自己压力增大,就会试图去找各种减压的方法来阻止一些更坏的结果出现。
然而,压力仅仅如此吗?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告诉我们:是时候该重新思考压力了。
什么是压力?压力真的都是负担吗?如果说既往的人生经验和学习带给我们对压力的认识停留在一种刻板的负面的印象中,那么作者就是在尝试引导我们构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认识到压力积极的一面——压力可以是一种资源,它带来力量、勇气和慈悲。
往往,是我们看待压力的角度决定了压力对我们自身的影响。
为何如此?以拿你怎么看待变老这事举例。巴尔的摩老年化的一项纵向研究,跟踪了18岁到49岁的一群成年人达38年,结果发现,乐观开待变老的人,得心脏病得概率低80%。变老的信念是怎样影响心脏病的风险呢?积极看待变老的人,更愿意从事改善健康的行为,像规律锻炼、谨遵医嘱等,它通过影响你的目标和选择,来影响健康和寿命。
在2014年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的调查中,85%的美国人同意,压力对健康、家庭生活和工作有消极影响。然而,在2014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的调查中,67%报告承受着高压的人说,压力带给了自己至少一方面益处。
研究人员发现,相信压力有促进作用的人,比那些认为压力有害的人,更少抑郁,对生活更满意。并且,无论人们当下承受的压力是大是小、过去一年有没有遇到压力,乐观看待压力对人都是有益的。
积极的压力思维模式还会影响你如何行动。如果认为压力是有害的,人们就会努力使自己逃离压力源,而不是搞定他们;会集中精力摆脱压力感受,而不是采取步骤追根溯源解决压力。相反认为压力有益的人更可能积极主动地应对压力,他们接受压力事件和发生的事实,谋划策略处理压力源,搜集信息,寻求帮助或建议等等。
这不是在全面肯定压力,而是教我们培养一种灵活的压力思维——能看到压力的正反面,但选择看压力的好处,进而秉持更平衡的压力观念——少害怕它,甚至把它当作朋友,藉由它创造的资源更投入地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