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渝州寄王道矩》苏轼

《渝州寄王道矩》苏轼

作者: 泥步修行A | 来源:发表于2020-06-03 09:10 被阅读0次

《渝州寄王道矩》

·苏轼

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

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

舟经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波浪收。

归梦不成冬夜永,厌闻船上报更筹。

注释

砌:qì 1、建筑时垒砖石,用泥灰粘合,亦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  2、台阶。

缭绕:liáo rào,指一圈圈向上飘起;事情结束后延续存在等。

绸缪:chóu móu,紧密缠缚;连绵不断;情意殷切;深奥;事前准备等。

【赏析】

东坡冬夜舟经故国(古城渝州),想起了曾经五月夏日到渝州听闻水拍长亭台阶下的流水声的情景,尤其是与王道矩一起情意殷切地畅论盛唐历史场面,更是长久地缠绕着自己的梦魂。如今“故国”已不再是“水拍长亭砌下流”的夏日,而是“霜落寒江波浪收”的严冬了,在这归乡之梦难以实现的漫长冬夜,在船上听见夜间报更声更使人感到无限地厌烦。

东坡通过寄语故乡人王道矩(眉山青神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人、故乡、故国的深深怀念和留恋之情。尤其是“故国”、“归梦”更使一语双关。

“故国”,既指渝州,又指前代王朝的盛唐,这句“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既是倾诉对故人王道矩的怀念之情,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盛唐的留恋之绪;“归梦”,既是因怀念故人继而思念故乡,希望与故人重逢,希望回归故乡,又是留恋盛唐,希望重现大唐的鼎盛局面。然而,故人不逢,故乡难归,昨日盛唐难重现,诗人怎不惆怅厌烦!

【诗中故事】

巴渝第一味:“冷锅鱼”:

据说这不腥不燥的冷锅鱼是由大文豪苏东坡所创。冷锅者,两人之,金口内,正谓冷锅也。

当时,苏东坡去重庆(当时称渝洲)拜访好友名士王道矩,王道矩请东坡吃饭,在一江舫上打算吃火锅。那时千里巴人吃的火锅,一般里面烫的主要是动物的内脏。而达官贵人他们吃的主要就是在江舫上吃刚打上来的鱼。

于是东坡便觉得一般的火锅吃法太燥,就吩咐船上厨子用火锅料做佐料,将鱼通过爆、炒、纹、熬等工序,先后放入各种佐料,鱼烹调好后才连火锅料一起装锅,端上桌时,鱼已烹熟,锅却还是冷的。

冷锅鱼的做法非常特别,既融合了火锅“麻,辣,鲜,香,回味悠长”的特点,又层次分明,不腥不燥,入口滑嫩。王道矩吃得赞不绝口,吃完后,就请苏东坡给这道菜取个名字,东坡就说:“这道菜跟火锅最大的不同就是菜端上来锅还是冷的,就叫冷锅鱼。”

于是,这道菜就在民间流传下来了。后来郭沫若吃了冷锅鱼也赞不绝口,称之为“巴渝第一味”。

相关文章

  • 《渝州寄王道矩》苏轼

    《渝州寄王道矩》 宋·苏轼 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 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 舟经故国岁时改,霜...

  • 清河写字|苏轼·渝州寄王道矩

    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 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 舟经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波浪收。 归梦不成冬夜...

  • 壬寅元夕客途口占

    年来踪迹寄浮鸥,每向天涯万里游。 三五今宵何处宿,初程旅次在渝州。

  • 苏大侠 [1]

    嘉佑六年(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苏轼,诗云: 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

  • 苏轼《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诗赏析

    苏轼《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诗赏析 枯木 《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 【宋】苏轼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 清池上几案,...

  • 苏轼的朋友圈 | 苏辙:鸿飞那复计东西

    嘉佑六年(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苏轼,诗云: 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

  • 苏轼—江海寄余生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

  • 寄与相思千滴泪,流不到,楚江东

    寄与相思千滴泪,流不到,楚江东一一苏轼与徐州 寄与相思千滴泪,流不到,楚江东一一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张小笨 在...

  • 最好的我们‖遇见一纸流光

    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苏轼 我们互寄书信写无数方块字 我们丈量...

  • 《寄题清溪寺》苏轼

    《寄题清溪寺》 宋﹡苏轼 口舌安足恃,韩非死说难。 自知不可用,鬼谷乃真奸。 遗书今未亡,小数不足观。 秦仪固新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渝州寄王道矩》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cv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