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之前写过一些自己与人相处的文章,我的观点一直都是: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
我的一个朋友看到后跟我说,平日里的我好像没有文章里说的那么不近人情,甚至他还觉得我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
我不知道那些文章会让别人误会,我只是不跟他们交心而已,平日里的工作和玩耍肯定还是能友善相处的。
对人有防备之心和跟别人和谐相处,两者并不冲突。
02
每个人的生活轨迹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性格也都不一样,而这两个因素就决定了我们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绝对会不一样。
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都会受到生活轨迹的影响,让他们产生各种不同的立场,各种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我堂哥,打老婆、赌博、欠钱,而且不止一次,终于嫂子受不了了提出离婚。
后来在民政局门口,我伯母指着嫂子说她毁了这段婚姻,毁了自己的孩子。
同一件事,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利益相关,不同的性格,事件相关的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
我伯母觉得嫂子应该继续挽救她的儿子,而不是放弃他;
但我伯父却选择私底下偷偷地劝嫂子离婚,他觉得嫂子已经仁至义尽,没有必要再继续受苦。
鲁迅先生说过: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们所经历的任何事,我们的任何想法,别人都不可能感同身受。
就算我们告诉他们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想法,我们经历的事,他们最先考虑的不是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而是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是否相关,其次才是我们的感受。
当他在心底衡量过利益相关后,再过来安慰我们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已经是修饰过后的话语,这样还算是感同身受吗?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如果根据性格来说其实会很难和我们玩到一起,但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一起工作、学习、玩耍,那么这个人真的值得我们交心吗?我们真的可以轻易地相信他?
03
说了这么多是想说明我为什么会说不要轻信别人,不要轻易对别人交心,对任何人都要带有一定的防备之心。
但我们不是要做一个孤独的人,有防备并不是意味着要与人交恶,大家依旧可以和谐相处。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做人要有礼貌、善良,对我来说待人和善是一种从小的教养,长大后是做人的一种修养。
与人相处主动释放善意是最合适的相处方式,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开口不骂送礼人”嘛。
我们不知道别人在想些什么,不知道别人会做什么,不知道别人会选择什么,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无愧于心,不刻意讨好别人,跟人保持各自都舒服的距离就足够了。
平日里对人对事都留有一条底线,只要别人不触碰我们的底线,稍微退让一些又何妨。整天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纠结去乱想,纠结起来最终折磨的还不是我们自己。
04
我们对别人有防备,但我们不随意猜测别人。
值得我们掏心掏肺、毫无防备的人我们不需要太多。同样的,一见面就恶言相向、咬牙切齿的人自然也是越少越好。
大家保持一定距离地和平相处,不是挺好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