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明天又要上学了,好烦啊!”青儿发出感慨。她说每到星期天就会各种不舒服,因为第二天要去上学了。我们叫“星期天综合征”。我告诉她,大人也一样,想着明天又要上班了,心烦。看到大人也烦,她心理平衡了。
我经常和孩子共享情绪,我认为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有共同的情绪,但是孩子的情绪比较明显,也比较直接,他们不会隐藏。如果孩子不懂得表达情绪,父母就要通过情绪开放的方式来与孩子共同探讨,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对自己的情绪有所了解,也认识到情绪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发生,是自然现象。
但是,也有不理解情绪的父母。比如每当孩子焦虑了,烦恼了,成人通常会及时开导,并说出“无比正确”的道理,希望孩子把烦恼咽回去。比如,孩子为作业烦恼,成人会说:大家都有作业,努努力,习惯了就好;孩子为上学烦恼,成人的回应:每个人都要上学,上学是你的任务,坚持到最后就好了……
似乎,我们和孩子从来没有同频过,孩子总感觉鸡同鸭讲,最后干脆就不讲了,亲子沟通就变得生硬了。通常,孩子不是不想交流,而是正确的话都让父母说了,他们自认为已经没有表达的必要。
要做到真正的倾听和共情并不容易,父母首先要有同理心。当孩子有畏难情绪,遇到挫折,恐惧等等,都希望被父母理解,并得到帮助,我们不该把孩子的情绪堵回去任由情绪在孩子身上蔓延,抑郁的孩子通常就是因为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才导致的。
其实找各种大道理来说服孩子,不如顺应孩子的情绪来的容易,而且更有效。比如孩子抱怨总有做不完的作业,我们可以说:看来咱们一样呀,我这天天都有工作我也烦,谁不想休息呢,是吧。孩子会觉得自己似乎与大人同病相怜,突然就有话题了,也许还会一起想办法来克服困难。
孩子和成人一样,都希望别人看见自己的需求,成人要先顺势揣摩他们的感受,并把他们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这时候孩子的情绪已经缓解了一大半。所以,遵循“先关注情绪,再解决问题”的原则,沟通才会顺畅。
其实成人也有“星期天综合征”,我们诚实的面对自己的感受,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如实告诉孩子我们自己的困惑,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孩子通常都能接受。
孩子可能最不愿意接受的,是父母通过大道理来说服他们,忽略他们的感受。本来孩子只是发发牢骚,父母理解就好。但是父母一听孩子有情绪,就去揣摩孩子的想法,并立刻去纠正,可错误的言行反而加剧了孩子对事件的厌恶感。
其实我们上学的时候不也讨厌没完没了的作业吗,我们讨厌的程度可能并不亚于孩子。居然人和作业之间注定会对立,不妨拿到桌面上来谈,承认作业就是烦人的。可当我们不得不做某件事的时候,要如何说服自己的情绪,也许才是问题的关键吧。孩子如此,成人亦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