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甘汝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3-13 06:32 被阅读0次

北京798艺术区有一家我念念不忘的店,是若水堂油纸伞。刷着熟桐油的骨架上顶着薄薄的油纸伞面,伞面上或花鸟,或草木,或美人。走进店里,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岁月的味道。

大家初识油纸伞,应该都是自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走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一把小小的油纸伞,就撑起了整首诗的故事感。

纸从无到有,历经千年。从纸到油纸伞,中间更有着数不清的人和故事。

我在的北方很少下雨了。下雨的时候我很少出门。出门也不会用到那把黄底红梅花的若天堂油纸伞。它就静静的挂在卧室东面的墙上。尽管从没见过日光,每天目送夕阳。却已经像是阅尽了人世沧桑。

纸总是这样。仿佛生来就是一个故事。

宋代苏易简曾在《纸谱》中写:“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

这些植物在寿终之后,成纸之前,还要经历研碎连接,高温蒸煮,自然发酵等一系列步骤。最后才能成为一张纸。与其说我们接触到的是纸,不如说更像是摸到了一场重生。

像被各式各样的伞取代的油纸伞一样。不管是纸还是传统纸媒,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今天的我们,更习惯于用各式各样的手机应用,代替笔和纸。用随手可得的网络知识,代替传统图书。

中信出版社社长王斌先生,在形容在线知识付费时曾说:“如果用资本的力量,把一粒小麦裹上糖纸,告诉你是精华素,大力丸,这种现象会持久吗?”所以,王斌认为,传统图书和纸媒是粮食,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在线知识是泡沫。

泡沫和粮食的区别,一个虽然华丽,却短暂虚幻。而另一个,是朴实长久的。

我们需要什么?毫无疑问,一目了然。

很多人认为,最近市场上流行开来的kindle,可以取代纸质图书。我也是不认同的。一些快速化需要掌握的知识,可以依靠kindle来获取。但是纸质图书更能带给我们一种满足感和收获感。一本沉甸甸的书握在自己手里往往能带给我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平和。相反,用电子书读书时,放在文字本身的注意力,更多的会被进度,背景等外部因素剥夺,从而更显急躁。

我常说,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有低谷时,就去读书吧。不一定非要读某方面的书,也不一定非要读很多。只要有一本书,在读,就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本书能安心,能定神,足矣。

而且,许多经典书目,经典版本,一本纸质图书,更具有珍藏意义。

我喜欢读纸质图书,也喜欢在纸上写写画画。我享受记满一个又一个日记本的充实感,而恐惧于被电子文字俘虏的思想。怕终有一日,科技的发展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解放手足,更将我的思想囚禁于牢笼之内。

蜀笺、葬经、宣纸、棉纸……纸伞、纸灯、纸船、剪纸……纸和纸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也融在我们的血脉里。希望它们就像我屋子里的油纸伞一样吧,能陪我久一点,再久一点……

相关文章

  • 兔纸 兔纸

  • 纸内纸外

    从前看李白多么豪放,苏轼多么豁达,实在是感慨良深。 可,那也只是纸内情感而已,如今,才在纸外慢慢体会到其中难得。 ...

  • 文/晴天 提起笔 面对纯白的你 想为你添上 五彩缤纷的记忆 可又害怕 一不小心 在你的身上 落下污渍 就成了你恶梦...

  • 你是一张纸, 是木中的精灵; 你是一张纸, 经过了淬炼与沉浮, 才成为了---一张纸。 但现在, 我要将你丢弃! ...

  • 生活中,平凡而不可或缺的东西;即使在科技飞速进步的现在,纸仍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 纸,用植物纤维制...

  • 日渐尘封的纸张斜躺在书柜里,期待着主人的再次抚摸。 纸上写的是想说的话,想做的事,还有历史。那泛黄的纸张即使折页缺...

  • 白纸,顾名思义,就是一张白纸,在一些人眼里很普通,随处可见,就像大街上的人一样。我唯独偏爱它。 ...

  • 花庙有几十家,每一家都姓花,其他地方嫁过来的女人之后也会随着男人姓,只是有一家不是,那家就只有一个女人,是姓白的...

  • 书页泛黄 可能不是年代的产物 还有一种可能 咖啡倒了

  •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的时代。曾经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在如今变成了Email,纸质被电子替代。这意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gn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