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姑父的女儿在上一年级前,二姑根本不会手机微信和聊天,也从不知道孩子学习需要家长做什么事情。
等到上了一年级才发现,手机微信经常要用来接收班级任务,手抄报,阅读打卡,打印微信作业,安全平台登录,这些操作让快五十岁的二姑头大,求他求你的,总算是忙过来了。可孩子的学习更令二姑焦虑,那么多的阅读任务,完成阅读理解,还有看图写话,跟别的一年级小朋友比,二姑觉得自家女儿太笨,只有熬夜教,碎碎念的唠叨,辅助棍棒抽打,最终语文95分,数学85分。
而在我看来,她该会的其实都会了,不会的也只是因为现在都流行超前学习。剧场效应下,前排的虽然累,总算是有收获,后排不仅累,却啥也没收获。要说孩子为什么不和人家也一样都会,这能比吗?有些孩子娘胎里就开始音乐胎教,普通话熏陶,难点题有些孩子教一遍就会,有些孩子十遍教不会,这只是个性差异造成的。为何要将小草和大树一起比高呢?小草一样有其存在的魅力。这女娃说话头头是道,攀爬滚打有自己的一套钻研方法,有什么笨的地方?
今天二姑送孩子去补习班补看图说话,孩子说:“妈妈,你为什么要生我呢?”语气中我想并不是好奇生她的原因,而是在责怪二姑生下她来世上遭罪。曾经班级里那个早慧抑郁的男孩也同样问了他妈这个问题,跳楼掐脖子是他常有的动作,而书本上经常留下“活着没意思”的字样也令我触目惊心。我高中教过一个男孩,次次班级总分第一名,每次考前都失眠,最终在高二那一年选择跳楼自杀,老父亲是一名教师,得了晚期胃癌,却还得接受优秀儿子跳楼自杀的凄惨事实。
活着的意义,美好,乐趣,我们或许还无法通过教育让孩子们立即能懂得体悟,但为何让孩子对活着那么讨厌,却值得我们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