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对世界充满了未知和好奇。不会说话的我们用哭声代替,以此对抗着世界。
长大后,我们怀揣着十万个为什么么来问大人们,为什这个地球是椭圆的?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够满意自己?为什么我会不开心?
一个好的提问,比找到找到捷径更重要。
怎么有效的进行提问?
“批判性思维”这个词中的“批判”二字,很容易让人想到得罪人的场景。所以,当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和结论不断质疑时,我们得考虑他们可能会有的反应,并准备好妥善的应对之策。应对之策的核心目标是营造友好氛围,让别人明白你的质疑是一种好学上进的态度,不是找茬儿。下面,我们来看一些被许多人验证、行之有效的建议:
及时反馈:表明你在听“哦……嗯……噢,我好像听你说过这个”;
问一问对方,为什么对方的证据不足以支撑他自己的结论;
讨论过程中适当暂停,抓紧时间寻找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支撑证据;
寻找共同价值观或其他一致认同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对话产生分歧的原点。如爱情的本质,有你说的“共同”,也包括我说的“进步”,本质上是“共同进步”;
注意非言语线索,声音不要太高,表情不要太嚣张,不要手舞足蹈……
多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可能是错的呢?”,或许剑拔弩张就变成了虚心受教。
保持对话,让批判性思维能得到最佳发挥,还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厢情愿的思维。生物进化设定了人的大脑不能一直工作,并由此带来人的认知惰性,导致“我们希望什么是真的,就直接宣布它是真的”。另外,对于一些科学还不能提供可靠解释的事,我们也容易依赖奇迹作为因果解释来理解。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地用各种关键问题去对抗这种“一厢情愿“。明天,我们就从”论题与结论“开始进入批判性思维的学习。
想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找不到?
假如……会怎么样?
该怎么样?
没有跨去的坎,只有逃不出的手心。
原来现在也这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