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快乐到底是怎样的?这生命的快乐不是指生活的乐趣。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这就像问,白水的甘甜到底是怎样的?不是那加了一点糖,或一点奶,或一点茶叶的水,这每加的一点点东西,无论多少,都是在寻求白水之外的乐趣,这寻找恰恰是对白水的味道的抵抗与排斥,甚至是因为不得不喝水,而对自己的哄骗,其实也是为了逃避白水的乏味。
如果生命本身就是那一杯白水,程颢问:“每另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他问的是:在清苦、束缚,和单调重复的日常中,如何才能找到乐,乐在何处?去掉所有的装饰,生命之乐(白水之甘)到底在哪里?若找不到,人生就是逃亡之旅。
真是好问题啊!有没有答案呢?
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老庄是去智,愚民的,我一直不认同。一个人随着知的增加,知的范围与未知的边界越大,此时自身的无知被显现出来。这时的无知与之前的无知是完全不同的。正如冯友兰所说:“此时的无知之知是心灵的成就”,是深刻的洞见。这才是老庄所推崇的无知状态。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初始的无知与经过有知后的无知,其差别就像鲁莽与勇敢,懦弱与谨慎,守旧与坚持……他们只是有相似的表相,却有截然不同的精神内核。
去发现自己的无知,这也许才是知识之旅的目的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我特别喜欢在书的结尾处,冯友兰先生对人生境界的分类: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滚滚红尘中大多数人都在前两类境界中挣扎,为各种欲望所裹挟,无暇看清生命本来的样子,更遑论品出其甘美。
道德境界由私入公,由小我进入大我,而天地境界则是无我之境,在此之境感受与天地共存,与宇宙同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