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治家修身的箴言。不过,家里赡养有老人时,负责照料的亲属当然知道,有哪些疾病是老年人的敌人,这其中最令人闻之色变的就是“中风”。
“中风”一词来自于古老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华夏先祖依照这种疾病迅疾如风、变化多端的特点,给予它这个形象的称谓。在现代医学的语境下,则有一个更为官方的名字——脑卒中(cerebral stroke)。
脑卒中的病程极快,病患头部血管破裂抑或是血管堵塞导致血流不畅,都会引发瞬时的脑组织损伤。其原因不外乎在血管内长期形成有固体质块——其成分包含不溶性纤维蛋白,还有沉积于此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这种小栓塞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脑血栓”,它不单是在脑血管中为非作歹,在整个心血管系统中都有它出没的身影【1】。
我们常在影视作品上看到病患口歪眼斜、嘴角流涎,又或者一瞬间倒地不省人事,大都与脑卒中有关。这种疾病来势汹汹,很难提前预估,凡是与大脑有关的病情都急如星火,黄金抢救时间都是以秒来计算的,在很多僻远的地方病人难以得到及时救助。即便成功收治,在存活病患人群中也有高达八成遗存有神经功能障碍,更直白地说就是行走功能远不如前,上楼下梯都嫌费劲。
根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脑血管病”章节,新发脑卒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每十万人中就有247人发病,平均发病年龄仅为66.4岁,而且根据2017年的数据,脑卒中的死亡率为149/10万,相比起九十年代已经上升了逾40%,这为家有老人的家庭敲响了警钟【2】【3】。
好消息是,以干细胞为核心的细胞替代疗法似乎为人们战胜脑卒中燃起了生命的火光。
在2022年1月13日,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的两支医学团队携手,在国际医学顶刊Stem Cell Reports上发表了论文。国内的卓越医疗研究团队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题,以动物体为媒介开展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实验,这次实验结合了运动训练,用以模拟脑卒中康复训练。论文证实,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术施展之后如果及时辅以针对性运动训练,就能促使神经干细胞早日分化成熟——这相当于人为营造旺盛的运动需求,来敦促植入的神经干细胞更快与原有的神经元“会师”【4】。
神经干细胞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相当于是为神经元组织更换了马力强劲的新式引擎。大脑缺血或出血时激发内源性神经的增殖分化不足以“救火”时,体外移植的干细胞就成为临危任命的救火队长——不仅能通过置换或替代来促进修复,还能释放大量活性因子,重组突触、调节免疫反应并减少二次损伤【5】。
干细胞既然有这样的本领,当然不仅限于针对脑卒中,凡是涉及到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案,都可以考虑干细胞移植术的介入。例如目前被主流医学界视为神经疾病诊疗热点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外泌体,就具备增殖分化、取代死亡神经元的能力,被医疗机构看好用于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BI)或神经退行性疾病。外泌体的脂质双分子层相当稳定,因而充当着细胞间通讯的传令兵,它能逾越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快速唤醒大脑的自我修复功能,兼具有抑制炎症、促进轴突生长的功能【6】。
干细胞对于神经疾病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目前是医学的前沿焦点,随着临床试验数据的进一步完善,相信很快又会有一大批曾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疾病为人类所征服。从某种意义上说,重视干细胞医学研究,就是对人类生命本质的一场溯源活动。
参考资料:
【1】 https://www.ys137.com/yanglao/1729031.html
【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节选二:脑血管病[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
【3】王亚楠,吴思渺,刘鸣. 中国脑卒中15年变化趋势和特点[J]. 华西医学,2021.
【4】 https://www.sohu.com/a/519493170_100150673
【5】安阳方 等.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8.
【6】吴玲姗,喻志源,骆翔.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