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换汇需谨慎!私人换汇不仅极易被骗,还可能被判刑

换汇需谨慎!私人换汇不仅极易被骗,还可能被判刑

作者: 留学帮帮帮 | 来源:发表于2018-08-23 12:00 被阅读0次

    出国留学肯定会涉及到换汇的问题。一般来说,出国前都会加一些微信群,群里偶尔就能看到有人说可以私下换汇。汇率比较吸引人,并且没有手续费。

    有些同学图方便,就会选择这种微信群换汇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极其容易上当受骗!最常见的就是,谈好了汇率把钱转过去之后,发现对方直接拉黑了你。

    随便在网上找人换汇,损失几百的有,被骗上万的也有。

    私人换汇这个事情,被骗了还不算最严重的后果,毕竟吃一堑长一智,以后换汇也会多加小心,不会在同一个地方翻车两次了。

    但如果是帮别人私下换汇,后果可能就更严重了。

    不是危言耸听,今年,英国就爆出有中国留学生因帮助朋友私下换汇被警方收押,并因涉嫌洗黑钱被判缓刑。

    小莉(化名)在英国一所大学读研,去年9月入学后她加入了一个私人换汇微信群,群友大多有用人民币兑换英镑的需求。汇率比银行利率低,而且没有手续费,小莉觉得这很方便。去年11月,她应一个同学的请求帮对方私下换汇:与不同的人接头领取现金,再用自己的英国银行账户把钱分别汇入换汇人的英镑账户。

    自认为不是太大的事,小莉一连帮过几次,多的时候能领到几万英镑现金,拿到钱就往不同账户汇款,有人几百、有人几千,其实小莉自己并未赚取任何费用。不料,几个月前小莉再次从接头人手里拿到现金时,却被警方带到警察局。后来她才知道,来送现金的“接头人”早就已经被警方盯上。

    小莉因为“洗黑钱”被起诉,她在狱中发现,还有几个中国留学生因为类似原因被抓。她这才意识到,私下换汇涉嫌违法,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小莉决定认罪,最终因涉嫌洗黑钱被判缓刑,被罚做义工。

    “因换汇被定罪,说明控方已证实留学生换取的英镑现金是‘赃钱’ ”,英国华人刑事律师康清称,换汇者无法确认现金出处,如果其来源是毒品交易或抢劫等犯罪行为,那么一旦被查实,换汇者也可能受到牵连,即使并不知情。

    在很多国家,私下换汇与“洗钱罪”关联密切,因为你无法确定换取的现金来源。如果是毒品交易、抢劫所得赃款,那么你持有过、又将这些钱通过购物、投资、置业等渠道用出去,就等于“洗钱”。相关案件侦破后,换汇者也将被牵连,轻则罚款、重则坐牢。

    今年以来,中国驻外多家使领馆都曾发布提醒,称多次接到中国公民来电反映遭遇换汇诈骗。这些受害人大都通过朋友互相推荐,在微信群中与换汇人联系,轻信对方发来的或伪造或可取消的银行转账截图,导致被骗汇款,财产受损。华人律师呼吁海外中国公民及华人群体勿贪图小利,务必通过正规、合法途径换汇。

    奥地利的不少侨领和留学生表示,华人换汇网站、微信群在奥地利也相当常见,新移民、新留学生的需求尤其明显。

    也有侨领表示,他曾加入当地一个华人微信群,其中换汇参与者多达四百余人。“因为公开发言提醒群友私下换汇的危害,很快就被群主‘踢’出并拉黑”,这位侨领说。

    “一方面,确有人对私下换汇的风险认识不足,贪图一时方便;另一方面,私下换汇门槛低、利润高,有人想借此赚些快钱,有人则想长期牟利,明知有隐患也不惜铤而走险,说到底是利令智昏”,海外华人法律界人士如此概括私下换汇行为。

    法律界人士提醒说,很多国家严打洗钱,私下换汇无法保证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易使换汇者沦为洗钱链条的一环,可能面临法律处罚。

    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在很多国家存在“洗钱”犯罪的风险:

    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且对现金来源无法给出合理解释。

    自己在海外开设银行账户,亲友转账过来,想借此买房,且未说明资金来源。

    作为老板,用现金发工资,不通过银行账户,员工拿了现金去消费可被认定为公司洗钱。

    从事代购往往需要大量现金,有人在当地找人私下换汇,但不了解现金来源。

    在微信群张罗换汇本身就涉嫌违法,拿到相关牌照才能从事金融服务。

    说了这么多,最后画个重点:

    1. 不要私人换汇,这是违法行为!请去合法的机构(如银行)进行换汇。

    2.  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他人。对于钱财方面一定一定要谨慎,不要轻信他人,哪怕是室友、学长学姐、老师,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保管好财物,也不要随便帮别人干有风险的事。

    牢记这两点,完全可以逃过换汇的骗局,保证在国外的金钱安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换汇需谨慎!私人换汇不仅极易被骗,还可能被判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mp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