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闲暇时光,我浏览头条时偶然读到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它讲述了广州大学的胡宜安教授自2000年起开设的一门名为《生死学》的公选课程。这门课不设考试,而其作业是撰写一封遗书。尽管课程听起来颇为沉重,这门课却异常火爆,学生们争相报名。初闻之下,我不禁惊诧于这样的课程竟会存在。然而,细细思考之后,我发现这样的设置不无深意。
“未知死,焉知生 ?” 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生死学的真谛。通过了解死亡,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如何生活。死亡,这个许多人避而不谈的话题,在胡宜安教授的课堂上却被大胆地摆在台前。他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你的亲人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你会如何选择?是不断与死神角力,坚持‘生命不息,抢救不止’;还是选择‘放手’,让他们平静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在《生死学》的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对生死的理解和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这样的探讨和思考,教授引导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生与死。
我特别被教授在一次采访中所说的话触动:“生命的最根本意义,并非源自生前,而是死后所留下的影响。”随着年岁的增长,近期爷爷的离世也让我对生死有了更多的沉思。生死学,以其独特的视角,教会我们去思考和面对生命的终结,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