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开启汉朝的人就是刘邦了,我们先来看看刘邦的一生。
刘邦的性格豪爽,不喜欢读书,但是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父亲训为“无赖”,说他不如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不听,坚持自己的观念。刘邦长大后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刘邦就说:“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这个事情和自己的父亲开玩笑说:“您看我和刘仲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之后刘邦娶了吕雉,吕雉是吕公的女儿,名叫吕雉。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来到了沛县定居,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也就是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跟着凑热闹,当时主人接待客人的是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但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连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吕公还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雉结了婚。 然后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半路,便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刘邦已经喝醉了,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刘邦醒了。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想自己是赤帝之子,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再然后陈胜吴广起义了,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但经过几次战役,刘邦步步西进,大破秦兵。刘邦率大军到达了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将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秦国至此灭亡。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然后就是刘邦最大的敌人了---项羽,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刘邦依计约到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于项伯约成儿女亲家。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第二天,刘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没有成功。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在鸿门宴上,刘邦表现出现了极高的沉着与冷静。能够全身而退,除了张良、项伯、樊哙的力保之外,关键是刘邦的冷静与沉着,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王。项籍挥军破函谷关,想消灭刘邦军。刘邦自知不敌,亲赴鸿门谢罪。不久,项籍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春,项籍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实际却将其发配到了江南,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同时分封18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并故意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意)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表示再也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籍。项羽亦率军东归。6、7月,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籍,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籍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11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名为义帝发丧,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籍,拉开了4年楚汉战争的序幕。然后就是有名的彭城之战,刘邦乘项籍在齐国停留的机会,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一举攻占彭城。项羽闻之,急率轻骑兵3万奔袭,歼联军30余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之后是成皋之战,刘邦到达荥阳,击败了楚追兵,稳住了阵脚,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7月,刘邦派兵攻废丘,迫章邯自杀,解除了后顾之忧;派人说服英布反楚,联络彭越扰楚后方;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攻魏俘魏王豹,破代,灭赵杀陈余。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陈平的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刘邦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乘机逃出荥阳。项籍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之后刘邦再次用计夺回成皋。项籍在击败彭越后,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的一个战斗策略,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籍腹背受敌,兵疲粮尽,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项籍引兵东归。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两军交战,项羽获得小胜,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来鼓舞士气,最后就是四面楚歌了,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70万人与10万久战疲劳的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采用诱敌深入战术,前军先诈败,信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包抄攻击楚军后部步军。楚军久战疲劳后军迎战不利,汉军将楚后军与项羽前军骑士分割两半,韩信再指挥全军反击,楚军大败,阵亡四万余,被俘两万,被打散两万,仅剩不到两万伤兵随项羽退回阵中。后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导致使楚军士卒思乡而无心再战,军心破碎,项羽只有率800人突围至乌江,这时项羽身边只剩下26骑了,一亭长愿带项羽逃至江东重振霸业,遭项羽拒绝。项羽带着26骑大战汉军,最后全军覆没,项羽不愿被俘受辱,也无脸再见江东父老,于是在乌江自刭而死。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 最后实习文治天下,又灭了一些强大的势力,自己巩固了皇权,最后出游时死于沙漠。
我觉得,刘邦会统一天下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会用人,我个人认为,刘邦的用人有六大用人的特点:1,知人善任,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刘邦都非常的清楚,刘邦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刘邦也因此而成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2,不拘一格,刘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成为一个集团。3,不记前嫌,刘邦用人不管他以前是什么职业的,不管是贵族还是要饭的,他都公平的对待他们,不会对某个人偏心。4,坦诚相待,刘邦他对待自己的手下,没有一丝隐瞒,他的手下问什么他就答什么,从来没有一次因为不可告人而不给别人说,这使得他的手下什么话都敢问,他们知道的很多,所以给刘邦出的计策也很多,然后刘邦就可以用的更好的计策来规划自己的军队。5,用人不疑,刘邦用人,从来不会对他产生疑问,就算有,他也只会在自己心里疑惑,从来不会表现出来,这使得他的手下都很信任他,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去造反。6,赏罚分明,刘邦他对待人才从来都不会偏袒于谁,对待手下,不能老拿好话甜和人,说这个人不错,是个难得的人才,是我们的骨干,就是一分钱不给,这个是不行的。有贡献就得奖励,奖励要奖励得合适。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要多奖;做得一般地,一般地奖;做得差的,不奖,如果犯了错误,他也不会说什么将功补过,罚就是罚,赏就是赏,不会相互抵消这一说。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人——雍齿,从此可见刘邦的赏罚分明。刘邦因为他的这六大用人特点,所以他拥有了一个文武双全的韩信,韩信在他的一生中作用也很大,他帮助刘邦打败了很多人,项羽就是一个最重要的例子,然后,他还拥有了一个很厉害的谋士:张良,在刘邦统治天下的过程中,没有张良,这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张良帮他出谋划策,如果没有张良,鸿门宴就是一个例子,因为张良给他出谋划策,他才得以保命,因为张良和项伯的关系好,他才能得知一个重大的军事机密,没有张良的话,刘邦估计早已死在了项羽手上,所以,刘邦没有这用人的方法,他早已不存在历史的皇帝中。
次要的然后就是刘邦的政治策略了,他用的是郡国制,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分封子弟的方式,调和异姓诸侯王与郡国制的两极偏差,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称帝后,又分封同姓九王,使后来中央政府及封国之间的对立,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汉初恢复封建制,同时又施行郡县制,使郡国杂处,以相牵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起到积极作用。
匈奴囊也必然是刘邦的一个眼中钉肉中刺,刚开始,刘邦与匈奴的关系是战争,他们一直在打仗,刘邦势力大,匈奴势力小,但是经过白登之围后,当时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行贿,才得脱险。“白登之围 ”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刘邦的一生中,自己并没有发挥多么大的工业,大部分工业都是自己的手下完成的,但是他是手下的指挥员,他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要干什么,最后事情的主权还是在刘邦手上,刘邦他是这个团队的主干,虽然他没有张良那么聪明有头脑,虽然他没有萧何的治国方针好,虽然他没有韩信的带兵能力好,虽然他没有樊哙的力气和杀人猛,但是他可以掌握他们,利用他们来为自己的帝业打基础,这才是一个好的帝主。
这样的一个刘邦,为自己在历史上挣得了一个身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