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麻省理工大学20号楼传奇

作者: 钱塘风华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22:30 被阅读28次

一栋用一下午时间设计成的建筑的生命历程。

【书名】:混乱——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

【作者】:蒂姆哈福德

【本书总页码】:288

【已读页码】:97(第三章:办公环境 end)

本章后半部分讲了一栋建筑——麻省理工大学20号楼的传奇。

1943年春天,建筑师唐惠斯顿接到来自母校——麻省理工大学的一个电话,请他设计一栋占地2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当天就得提交。惠斯顿用一下午完成了任务,该建筑也很快竣工——这就是20号楼的诞生。

由于仓促的设计和竣工,20号楼并不是一个舒服的工作场所。从外面看,它长而简陋;从里面看,它的布局令人困惑,像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

然而从这栋楼里走出了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人可能会说,无论在任何地方,这些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依然还是会取得累累硕果。难道这真的和20号楼没有一丁点儿关系吗?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原子钟、最早的粒子加速器、哈罗德爱杰顿拍摄的子弹穿过苹果的定格摄影照片都出自这里。黑客文化、第一个街机风格的太空战视频模拟游戏《星际飞行》、科学家杰瑞莱特文的认知科学领域重量级论文《青蛙的眼睛透露了大脑的秘密》也诞生于此。乔姆斯基在此革新了语言学。在这里走出了声学先驱——利奥百瑞纳克。BOSE音响公司和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从这里起步。

20号楼外形丑陋,环境也不舒服,但是在那里工作的人真心喜欢它。莱特文说20号楼“拥有独特的灵魂,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产生新想法,某种程度上它确实是一团乱麻,但是上帝啊,它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子宫,孕育了那么多的科学成就”。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20号楼的设计不按常理出牌,使得人们不断地迷路,但这同时创造了不同领域科学研究人员的偶遇和交谈。这不可思议的混乱格局,是充满创意的研究人员得以彼此互动,从而产生了无限的创新思想力。

另外,这栋楼的空间很容易被重组——这并不是它的真正优势——而是由此带来的使身处其中的人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因为自主使得人们乐于在此工作,而无需担心正在专心于研究的时候,突然过来一个人“这位先生,这里不许抽烟”。

1998年,20号楼迎来了谢幕的那一天。麻省理工学院举行了称为“守夜”的纪念活动,让不忍看见20号楼离去的人“互相勉励、淡化悲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5:麻省理工大学20号楼传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qd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