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能读到这篇文章,说明你要么关注了账号“冰融”,要么关注了我的朋友圈或我朋友的朋友圈。在3月8日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请允许我真心地感谢你,在我还不出名、不壮大时,愿意陪伴和见证我的成长。我不是女神,但你们的关注赐予了我女神般的荣耀,激励我在写作这件事情上用心用情地走下去。
写作是孤独的,而你们的关注是温暖的。人心,不是石头,它能感应,更渴望回报。所以,今天我要转赠我在心理知识学习中看到的一句话,一条关于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
在这之前,先请听我讲一个关于糖的故事。
某一天,别人给你一颗糖。这一天,你很开心,很感激。接下来,这个人每天都给你糖,你变得习以为常。等到突然有一天,这人不给你糖了,你愤怒,你失望,你还追问他:我的糖呢?
这个故事,耳熟吗?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升级版:某一天,别人给你一颗糖。你正很开心呢,一扭头,你看见这人给了其他人两颗糖,你马上很不开心,甚至比平时一颗糖都没有时更不开心。你没说出来,但你在心里反复琢磨:为什么他给别人两颗,而给我的却只有一颗?为什么?凭什么?
此外,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延伸版:别人每天给你一颗糖时,你欣然接受。但有一天,这个人突然送给你一整个糖果屋。你不淡定了,面对着满屋子的糖果,你压力山大。于是,你选择逃走。
你曾经是那个接受糖果的人吗?
别急着摇头。
把糖换成公司福利,试试?尚未婚配的女士,把糖果屋想象成“某个”男生的赞美或追求,再试试?
我讲这些故事,不是要跟你聊“感恩”、聊“比较”,更不是要你聊“火候和力度”。这些都是太具体化的东西。心理学研究是心理现象和其背后的规律。所以,我在这个领域读到的这条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说的也是一条普遍适用的规则。掌握了这个规则,就如同掌握了“道”。具体的运用和化解,都是其后的“术”。
这个规则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换言之,你希望别人对你好,你就对别人好。你希望别人在你有困难时帮助你,在别人有困难时你就帮助别人。
请你千万不要读成或理解成:我如何对待别人,就希望别人也应如何对待我。这刚好是“反黄金规则”。因为,这样的理解往往带来会带来不合理和绝对化的观点。
比如,我这么喜欢他,他为什么不喜欢我?我这么拼命的工作,老板为什么不给我发奖金?我为儿子女儿操碎了心、累弯了腰,他们为什么连听我说说话都不愿意?
失望、愤怒接踵而来,不平衡感和挫败感铺天盖地。你越来越暴躁,看不顺眼的人越来越多,遇上的不顺心的事也一茬接一茬……
试着去理解和接受“黄金规则”,试着把自己作为一切发生的原点。按照你期望别人做到和实现的那样,先做好自己。这是理性。是自律。但绝对也是考验和成长。
如果你希望别人每天都给你糖,那么你要做的,不是原地等着,而是先试着给别人一颗糖;你希望别人给你两颗糖,那么你要做的,不是生气别人只给了你一颗,而是先问问自己,我给别人提供了多少帮助呢;你希望别人对你是日久生情、水到渠成式的情感模式,那你需要反思自己:有没有给别人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而不是时时在明示或者暗示——你的闺蜜谁谁谁的婚礼可真气派;你父母看见小区里别人家的小胖孩儿就走不动道儿…..
再来读一遍“黄金规则”吧: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是朴素的道理。却偏偏被我们很多人忽视,甚至用反了。
所以,此刻,我在跟你分享啊,因为我希望你也能帮我把这篇文章、这个规则分享出去。
一个分享,一点心意,一份祝福:不管你是女神,还是女神身边的男神,用好黄金规则,从此不惑于心,不乱于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