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剧已经快两周了,一直没找到写剧评的合适切入点。
也许是这部剧的内容与我的日常太过相关,无法像个旁观者一样去看待它。看剧时数次被击中、被拥抱、被认可的那些瞬间已有些模糊,但那种被剧中人物说出心声的畅快感依然清晰。
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桎梏下人与自己的作为“人”的本能握手言和的故事。
受益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中的人能享受到更高效、精准、直接的辅助,也有了更广阔的信息来源。一切看似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积极方向发展。但身处其中的我们真的因此过得更好了吗?凡事都有两面性。现代社会的高效、精准、直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把每个人钉死在一个个固定的位置上。人们的话语、行为、输入、产出都为了更快归类、更高效分流被贴上标签,人被不停地异化和物化。先进的社会机器要求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成为各式各样的零部件,不同的零部件有不同的标准规格,用各种数据、经历、证书、财富、出身等等加以衡量。慢慢地,这些技术和标准从辅助人类高效生活反客为主,变为了人类活着的目的。然而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各种花样繁多的标准顺着网线源源不断送到人们眼前,进入人们心里,太多太杂,一时不知按照哪个标准去生活。人是贪心的,以为满足更多标准就意味着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每个人被这些看似光鲜的信息、标准冲击、衡量,疲累不堪。但人也是有限的,眼前看到这么多并不意味着真正能得到这么多。当落差出现,在疲累的基础上又加了失落和无力。
廉家三个孩子也被裹挟其中。雪上加霜的是,他们还贫穷。贫穷本身导致他们出卖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换取养活自己的口粮。但这份自力更生以自由为代价,他们大概这一辈子都要被绑在某个组织、公司的机器上。其次,现在这个时代,康庄大道在屏幕里仿佛为所有人平等开放,但社会的运行逻辑并未改变,有些方面甚至更加固化。一个家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只能走一段路。有的人的终点还没达到别人的起点。原来信息传播渠道有限,穷人并不知道其他人过着怎样超出自己想象的生活。当社会的整体物质生活水平急速提高,信息和先进技术的获取更加便利,人们有这样一种错觉,他买的起的我咬咬牙也买得起,他能得到的我通过努力也可以。一些明码标价的东西或许可以,但有些东西怎么努力也得不到。所以他们的无力感和失落感会更强烈。开始时以为主动投入现代社会的怀抱,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总能有所收获。但时间一晃而过,依旧在生存线挣扎,心里好像还比以前空了。他们的苦楚和愤怒可想而知。但良善使他们没有向周围表达这种愤怒,他们把刀挥向自己。阉割自己的本能与本心,让渡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喂养别人和社会,只求换来自己在集体中的一席之地。不过一味退缩总不是办法,他们的领地依旧在被侵蚀。越被侵蚀,心里的空间就越拥挤,那些被慎重挑选而留在心里的东西就越折磨他们。
以上就是人们被现代社会不断蚕食的普遍过程。只不过廉家三姐弟的故事被放在城市边缘的贫穷家庭背景下,这样的蚕食更生猛、更残酷。故事以此为开头,重点放在三个人如何处理这种被蚕食的处境,如何获得想要的生活。
琦贞的关键词是逃避。其实三姐弟中大姐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是最强的。作为长女,看弟弟妹妹不爽就大呼小叫,也是三个孩子里唯一敢跟父母顶嘴的。也许在她成长的岁月里,家里条件不错,获得更多关注和关爱,让她敢于吐露真心。她身上的压抑感也是最弱的,她的烦恼更多来自无聊。她对当下生活的态度不是要全盘改变,而是扩展,再有一段恋爱就好了。她能主动用自己感兴趣以及能受益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模糊那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剧里她的主要情节都是寻找恋人以及谈恋爱。不过这个恋爱谈的不咸不淡,两个人礼貌懂事地与对方相处,客气地不像是恋人关系。也许是因为自卑,不敢在人前显露真实的自己,两个人心照不宣地避开深度交流与沟通,只维持着表面的宁静。再加上男方姐姐和孩子因素的干扰,恋情岌岌可危。因为在男方家庭里,爱也是稀少的,原本这份爱是毫无争议的献给女儿的,但现在明显有人来分割,其中的平衡和拉扯让大家都非常痛苦。也是到这时,在剧情的末尾部分,两个人才终于坐下来面对面说出真实想法。“我因为自己的出生而开心吗?并不。”彼此袒露最脆弱一面,真正的看到面前这个人,是两人关系走向长久和深入的起点。
昌希的关键词是承担。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他从小就承载着父母的期待。显然哥哥一直没有达到这种期待,这里面有父亲给他的限制,也因为他本就没有远大志向、只想平平淡淡过普通日子。他是三姐弟里话最多的,分析起别人来头头是道,但面对自己的问题却一筹莫展。一直想买车,因此欠了贷款还得父亲帮他还,这也导致后续父亲对他的不信任和不看好,再想干点什么更难。他欠缺的是行动,是不瞻前顾后先去实践的勇气。因为他背负了太多东西,父母的期待、职场的人设、传统观念里对于男性的规训,等等,他怕出错,越怕错就越不敢行动。开具氏的车是一个转机。真正开上了豪车,刚开始生活真的变得不一样了,想去的地方很容易就到了,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也温和了,似乎也更自信了。但就像他自己说的,不相信自己能开这样的车。当车出了小问题但维修费远远超出他的偿付能力时,他终于被拉回了现实。期待过上的生活,期待拥有的东西,期待开启的关系,如果不去做,永远属于别人,永远不是自己的。所以他选择辞职。不过他并没有马上投入实践,反而更加迷茫和惶恐,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因为以前都是依照外界和家庭给他的现成模板生活,完全不需要思考。母亲的离世推了他一把,在与父亲的朝夕相处中,他终于有了逃离当下这种生活的动力。然后创业失败,回到便利店老本行,一点点还债。其间还有陪伴泫雅男友走完最后一程。我想这些都让他逐渐明白,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他应该为这样的生活付出什么。在这部剧大部分的时间里,他不满意当下的生活,却不去改变什么,面对机会会退缩。因为他从小被教育要不负期待,但显然这期待他达不到。然后就被卡在一个不舒服但也能容忍的位置。后来他接受了自己原本的样子,开便利店,还钱,重拾自己的爱好,承担起自己,对自己负责。也是在做了这些事以后(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他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对自己的生活更笃定。
这里单独说一下泫雅。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角色。她漂亮,善良,聪明,坚强,清醒,但骨子里仍有抹不去的自卑。第一次对她刮目相看是她对美贞说喜欢她是因为她不爱说话,因为语言一说出口就有了偏差。她对自己和周围的人看的都很透,她会张开手臂为朋友提供拥抱,赞美支持他们,但面对自己,仍旧受自卑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不配得感强烈。所以她主动放弃很多东西,以保持自己不受内心谴责,她对每一任男友都乐于付出,希望借由这份付出确认自己值得被爱。在剧集开始几集,我就觉得昌希和她很般配,因为他们懂得彼此,也愿意接纳彼此本来的样子。但因为自卑,两个人一直都在闪躲。后来昌希说出两人问题的实质,最后开放结局。泫雅是张扬版本的美贞,不过两人的底色都有自卑和压抑;泫雅也是未解放版本的美贞,两个人都在关系中委曲求全。但泫雅又不只是作为对照组存在的功能性人物,她有自己的成长线,也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很喜欢编剧这种对待人物的平等态度。人人都有相似性,也有不同,都值得一个独一无二的剧本。
美贞的关键词是解放。该怎么形容我看到美贞时的感觉呢,就像发现了濒临绝迹的珍稀动物。能在当下的电视剧语境里选择一个“小透明”做主角,主创团队的慧眼和勇气令人钦佩。在外人看来,从剧集开始到结束,美贞的生活和解放根本搭不上关系。在原来的公司谨小慎微还是被打压排挤,因为揭发同事出轨而被打被辞退;谈了一段“不靠谱”的恋爱,谈到一半儿对方还失踪了,虽说后来又回来了,但怎么看怎么不靠谱;母亲意外离世,父亲半身不遂并火速再婚;找了一个不用怎么动脑子的清闲工作,被认为浪费了才能。但是,当镜头对准她,跟随她,观众逐渐看到这个压抑憋屈的“小透明”内心如此丰富、深刻。美贞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由于她出生时家里经济状况变差,孩子又多,父母并没有给予她多少爱和关注,导致她也不觉得自己是重要的,被爱的,值得被注意的。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她也习惯于这种较低的存在感,这与她儿时的环境相似,能给她带来安全感。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为了维持这种低存在感,必然要表现的合群、安静,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再加上她的自卑,使她成为一个永远处于集体边缘、没有与众不同之处也没什么意思的人。她的驯化度高,服从性强,天生吸引别人将负面情绪转移给她,例如被上司打压,也是“欺软怕硬”的结果。但是,她偏偏又是个内心极其丰富敏感的人。同样一件事情,她要花更多精力去理解、消化,之后也会有更多的思维发散。所以一方面她接收到的情绪比别人多,也偏向负面,另一方面排解这些情绪要消耗更大力气。所以本剧开始时她整个人了无生气。美贞希望通过解放获得的,是她作为人的完全、真实的在场感。解放之前的她本就是一个被折叠的人,加之社会规训,她更加不敢袒露自己。具氏的出现成为她的转机。她对具氏一定是有原始而不带任何杂质的好感的。由于原来的生活完全没有出口,她把真实的自我和全部情绪全都投射到了具氏身上。她需要一个出口。但不同于琦贞,她谈这场恋爱的目的不在于恋爱本身,而在于真实、完全的自我实现。后来,在亲密关系上迈出主动一步的美贞把解放扩大到职场、生活,不断建立或者夺回属于自己的边界。这个过程不过瘾,甚至伴随着痛苦,但走完整个过程,她已经成为落落大方把自己全部展开在世界面前的人。她诚实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也如实地对待爱人。她走出了束缚她的状态,实现了解放。
还有具氏。虽然他的魅力能溢出屏幕,但前期他的眼神是飘忽而恐惧的。与打架时的凶狠残暴相对应的,是他内心的寂寞和恐惧。他的自我是向内收缩的。美贞在他面前的完全袒露和对他的全然接纳一开始让他无法接受。但他本能地渴望被爱,本能地想靠近美贞,分离的日子里,他又变成了行尸走肉,因为之前的经历,让他再也无法无视自己所处的生活。结局时他选择帮兄弟还钱,代表他终于愿意不求回报的给出爱,他的自我开始充盈起来。具氏与美贞是相互救赎的关系。美贞当时不顾一切要给出爱的时候,换一个人要么被吓到然后拒绝,要么感情上头一口答应。而具氏,具氏是冷漠、冷静的,有很多次他向美贞确认的情节,这反过来帮美贞整理了思绪,通过交流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当然这与具氏对感情回避的特点有关,却让两个人能够相处下去。表面上美贞主动,具氏被动,实际上具氏是主动承接美贞的,从而串联起两人间的互动。
看结局的时候,感觉收束的有些仓促,没有大多数影视剧的那种明确、高潮的结局,而是突然结束在一个如常的早晨。我想编剧想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解放是一个过程,永远是进行时,因为只要人生之路还在向前走着,我们就会不断触及新的课题,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新的变化。
剧中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机器的夹缝中,尚未磨掉心中本能的渴望,受这股本能的驱使,做艰苦的探索。虽然整部片子“丧丧的”,但内里是无比积极向上的。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都要保护好本能,顺着本能找到自己,接纳自己,活出自洽、惬意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