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华日记第233篇(2018.6.4) 周二
我说的话,孩子为什么不听?
下午有效沟通实操练习第8次课程照常进行。在这一次课程中我们练习的是:当听到对方说一句话时,我们要体会对方的感受,并且给予积极回应!
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很好的倾听和共情能力。 倾听能够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共情能够让对方感到被理解和接纳。
开始练习时,我们依然采用以前练习方式,分两组,都站着,一个人说,其余的人去体会感受和回应对方。
由于之前练习了2节体会感受,所以在感受这一块大家都比较熟悉,捕捉的都较准;而在回应方面大家有些生疏,经过十几个话语的练习,大家渐渐有了感觉,似乎找到了回应的方法和规律:回应对方,其实就是说出对方说这句话的内在需求。
比如:“孩子说他们出去玩都不喊我!”
孩子的感受:沮丧,失落
孩子的需求:希望他们出去玩时能喊我!
当然情况不同,回应时有时表达对方的需求,有时也可只将事实描述之后再表达感受。
比如:妈妈,我的小兔子死了。
孩子的感受:伤心,难过
回应孩子:小免子死了你很伤心难过是吗?
感受,是一个人的真实情感,是通向真我的通道。当我们读懂对方感受时,也就是她内在的情感被我们看到(比如悲伤,生气,愤怒,焦虑),一旦情感被人看到,他(她)就会认为我们理解了他(她),他的这些情绪就会下降到一半甚至更少。
经常听到有孩子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爸爸妈妈一听一头雾水,我怎么不理解他啦?
也经常听到爸爸妈妈说,我说什么孩子都不听!
那么这里孩子所说的理解是他内在的感受和想法希望爸爸妈妈看到,而爸爸妈妈认为的理解就是:你想做的事情我不都让你做了吗?
孩子需要的是情感,爸爸妈妈则在事上打转。
孩子和爸爸妈妈不在一个频道!所以孩子认为爸爸妈妈不理解自己,爸爸妈妈也困惑为什么我说什么孩子不听!
“当我们体会到对方感受时,就相当于我们看见了对方这个人”!
如果我们学会体会孩子的感受,然后再帮她表达他内在的需求(精神需求),我相信对方一定会认为自己找到了知己。那么我们与孩子,与伴侣,与朋友,与领导沟通将显得特别得心应手。
当然,沟通是一门技术,需要不断反复练习。为了满足有沟通需求的家人,我们成立了沟通实操练习小组,每周一次课程,采用我们自己编制的材料手把手教会大家描述事实,体会感受,满足需求,表达愿望!
现招募
一个平常班(周一至周五)上午或者下午
一个周末班(周六周日)上午或者下午
每班10人。有需要的家人可以微我:lqy13972489083
祝福大家都拥有良好的亲子,亲密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