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昨天的文章,今天继续聊聊《指匠》(Fingersmith)这部小说。在萨拉.沃特斯的“维多利亚三部曲”里,这一部的故事性最强,叙述风格成熟克制,作为一名码字工作者,有很多的借鉴。
英文书名Fingersmith,从字面上来看,可以直译为小偷,但似乎略显直白肤浅。
因此,这本书的中文译名经历过几次变动,在台湾版和早年出版的版本处理为《荆棘之城》,最近的新版本则采用更为忠实的表达-《指匠》。
从小说的情节来看,故事中的苏是一个自幼成长于贼窝的女贼,萨克斯比大妈一家无不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骗子,她被贴上fingersmith的标签不为过;而对于莫德,故事中大量描述了她戴各种各样的手套保护手指的意象,对于莫德来说,手套与手是最为重要的一切。长久以来,生活在舅舅的淫威下,时刻带着手套保护手指,以便更好地为舅舅的淫秽书籍整理工作出力成为了莫德生活的全部。这也暗含了fingersmith的含义。
从两种语言的转换来看,无法完全对等,无怪乎,中文中没有一个完全对等于英文原题的词汇。
从小说的写作类型来看,《指匠》是一部双线进行的小说,使得原本复杂的故事得以充分的展开,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得到了很好的塑造。
同时,两条主线都以第一人称进行,相互补充、映照,使得读者对整篇故事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把握。在前一篇文章里说过,沃特斯是心理描写的高手,在这部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莫德和苏,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两个女子,在一场又一场的试探和交锋中,心理悄然发生着变化。沃特斯的用词非常精准到位,可以非常轻易的将读者的心抓住,与主人公感同身受。
在苏的眼中,莫德纯净,淡然,简单得近乎透明。但事实上,真实的莫德心机颇深,幼年在疯人院成长的经历和在怪僻阴冷的舅父身边的日子使得她的性格中充满了阴暗的一面。
在莫德的眼中,苏像一缕阳光照进了她的生活,虽然她了然苏的狡黠、偶尔的市侩,却一次次心动于她本性的善良和在骗局中的不忍和心软。
苏与莫德,就像是两只棋子,在人生的棋盘上任人摆布。躲在背后的萨克比太太是整个事件的操纵者,是个不惜为了金钱可以舍弃亲生女儿,隐忍十七年的阴谋家,即便是残忍狠毒的“绅士”也不过是她的一枚卒子。
莫德曾经以为,当苏代替她被关进疯人院的那一刻,她就可以完全摆脱令人压抑的生活,回到阳光下的世界时,整个故事陡然一转。
原来,她的命运和苏是如此紧密地系在了一起,在十七年前两个女婴诞生的那一刻就被扭转。故事的最后,苏和莫德才恍然大悟,如同苏爱上了莫德一样,莫德也深深地爱着苏。
沃特斯像一个魔术师一样,将两个女孩的命运拧在了一起,一人可被称为为天使中的魔鬼,而另一人自然就是魔鬼中的天使。魔鬼却也有仁慈,天使偶尔也有罪恶。种种矛盾之中,纠缠成无法分割的生命线。
《指匠》对19世纪伦敦的素描充满了冷峻、写实的风格,从这一点来说,有狄更斯的承袭。但对这份禁忌之爱的描述,却时时给予了一抹温暖,让人在唏嘘的同时,又充满期待。
点下方“阅读原文”,可获取更多相关介绍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