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战地黄花分外香

战地黄花分外香

作者: 饼干贝贝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23:40 被阅读0次

      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有云: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面对秋景和悲秋传统母题,展现的却是一派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词中“人生易老天难老”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从汉家宫殿里被搬出去,对于汉宫是十分留恋的,内心是很悲哀的,悲哀到不要说人间,就是老天如果有感情的话,也会因为悲哀而衰老的。但毛泽东这里完全没有悲哀的意思,节令无限循环,大自然(天)不会有什么变化,但人生却是很短暂的,人会变老,生命会衰亡,令人感慨。

战地黄花分外香

    短暂感慨后马上回到现实斗争。战争本来让人忘记大自然季节的变幻,忘记花的美好,然而毛泽东却认为在战争中更显出菊花的芬芳。他甚至觉得连战争中留在村庄墙壁上的弹动,都别有一番风味。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选自《菩萨蛮·大柏地》)

      可见同样的景象在不同的诗人心灵中引起的感觉是不同的。在陶渊明流传下来的传统中,菊花代表文人的高洁娴雅,而在毛泽东那里,则因为战事而特别芬芳。

战地黄花分外香

      毛泽东甚至觉得秋天比春天更美好:“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他运用了复沓的句法:两个句子,结构是平行的,词语有一半相同,意思却相反。这个句法结构是毛泽东发明的,不是词牌里现成的。它的精彩还在于,它和前面一个相同的句组“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章法上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使这两句不但在思想感情上,而且在结构上都成为焦点。

    在初稿上结尾句写的是“但看黄花不用伤”暗含内在伤感。这与毛泽东当时不顺遂的处境有关。1929年6月22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而在定稿时却改成“战地黄花分外香”,表现了他的顽强和乐观。他避开了大发议论,甚至也没有在思绪上作含蓄收敛的表达,他什么也不说,只写了一句自然风景:“战地黄花分外香。”

    这不是一般的黄花,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之后,依然在秋风寒霜中傲然绽放的菊花,它平凡质朴却又生机勃勃。这金黄的菊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也因这黄花而显得更加美丽。“分外香”写出此时此刻赏菊人的内心感受。这一句情景交融,有色有味,形成一种生机盎然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乐观、豪迈、旷达的情怀。

战地黄花分外香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文字摘录、有感于孙绍振《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 种什么?种黄花菜菜

    战地黄花分外香~

  • 战地黄花分外香

    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有云: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 战地黄花分外香

  • 战地黄花分外香

    写写经典,读读经典。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草书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

  • 战地黄花分外香

    曾几何时,这里硝烟四起,荣辱存亡,危在旦夕。 如今,战地黄花分外香。 层层的年轮,记载着曾经发生的惊天...

  • 战地黄花分外香

    重书毛主席诗词,感受伟人情怀。感天地之久远,叹人生之须臾;怀领袖之功德,展光辉之未来。 感

  • 战地黄花分外香

    帝都,油城大庆,呼伦贝尔,一家三口三人三地加班,帝都的程序猿,油城的工程师,呼伦贝尔的找油人,为祖国70华诞...

  • 战地黄花分外香

    好久不见老文老柯了,怪想念的。 他们原是同乡。1937年冬,抗日烽火烧到他家门口,文21岁,柯18岁,两家大人就把...

  • 重阳品茗闻花香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 闹的欢

    战地黄花分外香,玉兔似乎等不及。降到凡间看大戏,闹的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地黄花分外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uu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