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读臣服实验,一直在想:有哪些行动是自己因为读这本书有所改变的呢?
“转念”,想来是最好的一个词来形容。
事情:11.1上午跟一位行业老法师确认一起午餐时间,当时就说带上我同事去,说是吃饭,实际是吃的学习饭;岂料当下就被拒绝。果断被拒绝!
在那个当下:失望,极度失望。好不容易的学习饭不去参加?倘若不是我的关系,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也是基于此前有些不愉快,当天早上一来,我说这个早饭也吃的太随意了;她就是办公室端个饭碗走来走去。然后又主动要求帮忙打扫,因为办公室真的太脏了;顺便提了一下她工作的事情,近期也是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其他团队,暂时没什么进展);
还有更生气的,其实就是厂里打工也不会饿死,我要臣服他人选择;每个人的过往都是自身经历造就。她说:一个月不出门也是可以。我真的是那种躺半天都难受的人!
每个人眼下的状态,都是基于过往的人生经历,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人都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很多时候我就会喜欢参加所谓的学习,但是对方会在他的认知范围内去做一些会令他开心的事情。比如说真的就是“躺尸”或者是打游戏。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这个过程更多的是臣服对方选择。
以上是一些场景,想到臣服实验。迅速转念!想通了。
关于原文:
讲他如何在20岁出头读研究生的时候,开始自我发现之旅像半个疯子一样,一般住在车里和帐篷里每天冥想。他的旅途开始于对我的觉醒,对自己内心恐惧的探寻。
行动:复盘,思考;每天抽空1-2h;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形成Sop,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委托,可以授权。这个过程也是去感受自己,心态,思绪;清空一些思绪,才会机会纳新。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成长。
假如每天都很忙,那一定是不对的。通过冥想,抽空去复盘。令到工作生活变得更好!
你看这本书,你会看到一个生命的痛苦,纠结,探寻,发现和最终的绽放。这个过程他叫做臣服实验,他无疑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但这一切的核心用他的话说非常简单,是通过放弃我的偏见和喜恶,臣服于生活本身。
行动:臣服于他人的选择,臣服事情都发生。比如,最近有个好朋友连续好多天没能联系上,当时担心得不行,最近流行的“缅北”。就担心被人掳走什么的,虽然好像是犯错。也会知道“人没事”就好,平平淡淡才是真。
人没事,也就不去纠结到底发生什么事情。这个过程真正要想通,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何做成一件事,我们一般的叙事模式,做成一件事,是因为做事的人有眼光、有魄力、有能力、有资源、有领导力。
行动:找到“陕北老乡”,一起出钱出力,把事办成。有个朋友浦东新开了家公司,一个月租金4w,还有员工,一个月小10w支出。说实话,压力就不小;诚然好项目,低成本启动。大家都来分担,承担。
做成一件事,首先因为这件事是一件对的事,如果不是甲做,也会有乙做。不是我做也会有别人来做。
行动:选对一件事,持续干;比如运动,今天下午跟几位校友吃午饭,会发现有钱人会偶尔焦虑;孩子读书,投资方向,我却因为持续运动,遇事也是可以很好的消化。每次跑完步,身体舒展开了,事情也就想通了。
那我们能做的,不是觉得自己是救世主,而是把自己这个“工具”不断“变得更好”,把这件事做成。
这本书讲的臣服,在这一点上,东西方的智慧是一样的,东方的表述就是“无我”。
行动:任何事情,不需要有过多的评判,事情没有对错,基于角度不同。换位!很多时候看似放过别人,更多的是放过自己。比如:我一个亲戚,96年单身,月光不说,最近还买了个1.5w单反,分期消费;说实话,我就不能理解;其次在公司有机会顶半边天,遇事也是不见得做多,只是做好自己板块,想要有机会收入高,没看到往商务(解决问题)方向发展。
一本书,一想到书名。就能形成的习惯,比如凡事臣服,多转念。幸福人生,一定会不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