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出琅琊王氏之外,还有一个名族。在古代,家族兴旺是十分重要的,现在也一样。
谢氏的代表作就是淝水之战,传说中的以八万敌百万,基于古人打仗一般喜欢夸大己方兵力,估计前秦的实际兵力是七八十万,八九十万的样子。如果直接打,大概要以一敌十,这样肯定必败无疑,所以谢玄就让士兵大喊:“前秦败!前秦败!”结果这个名字十分不吉利的国家的真的败了。坚持一封信就送到了司令官谢安的手里,那时这位大司令观正的下棋,读完这封信之后就继续向他的棋去了。别人问他战事如何,他就随口说了句:“小子把前秦赶走了。”说的时候气定神闲,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至于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要知道谢安就是把那个“小子”从娘炮调教成大将军的人。
谢安的夫人就跟谢安讨论过后代教育的问题,大概是看着后辈们,觉得自己调教的挺好,谢安正好走过,就问丈夫:“怎么从不见你教育后辈呀?”贤笑着说(估计内心有点儿无奈且郁闷):“我经常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儿侄。”
这位确实是有自己的办法,他几乎从不斥责后辈,尊重他们的想法,尽量不让他们伤心,也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使得谢道蕴这样的才女得以发展,以至于后来谢道韫嫁给王凝之——当时同为名族的琅琊王氏(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之一),之后还看不起自己的丈夫(王氏可能要加油了!),后来带着外孙独自生活。
还有谢朗,听别人说有人在屋上熏老鼠,不知道那人就是他父亲,就常常提起这事儿来寻开心。先告诉他这是他爸爸干的,还把自己也扯进去了,后来为了让这个绝食的孩子重新开始吃饭,又把这件事的过错全推在了自己的身上。
这样的教育成就了他的子侄、儿孙们,如果现在的父亲都像谢安那样教育后代的话,这样的话,国家就不可能出现人才不足的情况了(人人都有才),也就不会有谁像我那样,不希望老爸来教我了。我就是不希望,因为所有他想去的地方就一定要去,他不想去的地方就可以不去,他不去的话,全家都不能去。并且他觉得我错了,我就不能是对的。需求并不多,只是希望老爸们(仅限于我爸这种)尊重我的想法。有时候你真的错了,所以不要自己说错了话,说我听错了,用语不当我指出来又说我废话,只是只做这件事情到底是谁错了,OK?否则会很麻烦的,我心情不好你又得说我。
唉,这样的话,我们当子女的也是很难的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