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不少地区的中小学生被学校要求填写一份表格,上面需要声明学生和家长的信仰情况。有的学生因填写“基督教”信仰而被校方约谈。按照凯撒的精神,最好填“无”,填“佛教”也没事,唯独填“基督教”就被约谈。
基督教信仰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了!
看到这个消息后,我问自己,如果公司让我声明自己的信仰,我该怎么做?如果我的孩子也遭遇了如此的境况,我是否点头默许他填“无”,还是坚持我们的信仰?如果,安息之所被查封,我们该怎么做?
我一下陷入了沉思,说真的,我不知道怎么做。我知道这种境况是对信仰,对良心最直接的考验。
我从没有面对过这样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能否站立得住。
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两个故事,或许可以让我们有所思考。
Photo by niravphotography
2.
第一个是电影《沉默》里的吉次郎,他是基督徒。因为害怕幕府官员的逼迫,他背叛家人,一个人选择“踏绘”而“弃教”。(踏绘:1613年,德川家康发布禁教令,日本全国禁止天主教,1629年,水野守信首先在长崎用“踏绘”形式识别天主教徒徒,所谓“踏绘”,就是把圣像置于受检人面前,用脚践踏。)
之后,虽然他一度沉沦,不敢告解,但是因为良心的发现,他还是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身份,并帮助神父洛特里哥偷渡日本。
可是,吉次郎并没有站立得住,他三番五次“背叛”信仰,而后,又良心不安地一次次寻找神父告解。
这个故事很触动我,因为这个人物太真实了,以至于让我对他又爱又恨。
今天,信仰四面受敌,如果承认信仰,接下来可能将面临逼迫,可能影响学业评价,工作晋升,甚至停学,失业。
如果不承认信仰,我们的良心又会遭到自我质疑,甚至会错失救恩。
吉次郎是软弱的代表,所以次次跌倒,然后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终其一生,他都在认信和怀疑中痛苦的徘徊。
影片的结尾,吉次郎因为佩戴十字架而再次被幕府官员发现,并被士兵带走。电影没有给出吉次郎的最终结局,不过似乎结局已定。
电影《沉默》剧照
3.
第二个故事讲德国小镇有一个犹太家庭,小男孩每周都会跟随父亲去犹太会堂参加聚会,周而复始。
有一年,他们需要搬家,小男孩也跟随着父亲来到新的住处。可是问题来了,这个地方没有犹太会堂,因此聚会被迫停止。
后来,小男孩的父亲就带着全家来到路德宗教会聚会。小男孩很不理解,他问父亲,为什么不去犹太会堂,而转投路德宗。
他的父亲回答说,因为这里都是路德宗的人,和他们在一起,才可以生存。
在小男孩的眼中,他父亲是一个虚伪的人,信仰只是形式。
这个事情对他的冲击很大,后来这个小男孩长大后就一直对犹太教,基督教耿耿于怀,甚至转投撒旦教。
成年后,他长期泡在大英图书管里,他仇视富人,仇视资本家,他写下的著作至今仍然在毒害着全球近20亿人。
这个小男孩就是卡尔.马克思。
中国赠送的马克思雕像在德揭幕
4.
处境越来越严重,信仰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福音是廉价的,是形式的,没有任何意义,那么我们大可不必在意什么迫害,什么调查,什么联署,就像吉次郎一样,随时都可以放弃信仰,也可以学犹大,卖主换钱。
但是如果我们坚信这合理的信仰,这宝贵的恩典。我们就会从但以理的三个友人的见证中得到刚强。
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但以理书3:18 )
因此,我相信只要我们心存盼望,信念,上帝会保守到底。
至于具体如何操作,要看上帝对每个人的带领。耶和华监察人心,我们只要内心有平安就好,存着无愧的良心,做应当做的事。
我能知道的就是切记不要互相论断,去狭隘的指责别人。
或发声,或沉默,或签字,或未签。上帝的道依然在我们中间,直到公义的降临。
Photo by niravphotograph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