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7)

读书笔记(7)

作者: 至善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4-23 16:52 被阅读0次

狄青为枢密使,自恃有功,颇骄蹇,怙惜士卒,每得衣粮,皆曰:“此狄家爷爷所赐。”朝廷患之。时文潞公当国,建言以两镇节使出之,青自陈无功而受镇节,无罪而出外藩,仁宗亦以为然,向潞公述此语,且言狄青忠臣,潞公曰:“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上默然,青犹未知,到中书自辨,潞公直视之,曰:“无他,朝廷疑尔。”青惊怖,却行数步。青在镇,每月两遣中使抚问,青闻中使来,辄惊疑终日,不半年,病作而卒。皆潞公之谋也。    ——冯梦龙《智囊》

狄青身为一个大将,被一个文人活活玩死,活活吓死!文彦博这事做的有点恶毒,但此计策却是针对狄青的个性而设的,比较巧妙。所谓计谋,就是将敌手陷于一个两难的境地,文在逼狄造反,如果他不反,就是“莫须有”,如果他反了,就是真的有,反正进退两难。

亦有可能文彦博并没把狄青作为敌手,只是想逼他站队而已。文是权臣,竟然可以派太监每半月来探视,其实也是给狄投靠的机会,如果他能向文表示效忠,荣辱也只在文一句话罢了。然狄青的个性就是有点执拗,当大官了也不把脸上的刺字给去掉,说是砥砺士卒,但他没想想士卒是被砥砺了,每天跟他一起上朝的同僚们却被刺到了。谁愿意每天跟一个囚徒一起去上班呢!

宋仁宗赵祯,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就狄青的这件事而言,“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赵祯的做法,谈不上一个“仁”字;而且赵祯的做法反应了他胸无定见,耳根子软,容易被人控制的弱点。明明知道狄青是忠臣,还让他屈死;狄若有一点反意,早就举起大旗“清君侧”了。如怀疑一个人有反心,就不该让他在外而掌兵权;文彦博以怀疑狄青之名,反而封他节度使而出外藩,是料定他毫无办法,把他吃的死死的;而且料定仁宗无定见,也将他吃的死死的。这就是权臣的权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xs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