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没辜负春,疯狂撒娇的骤起依然温暖,完全褪去冬日的凛冽 。我也不想辜负时光,迈开腿走进了过往。
御井街博物馆,到达时,因工作人员有事,大门紧闭,晒太阳的一位老者告诉。掉转头,转身穿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褪色不褪型的五星赫然雕在门楼高处,红色时代造福百姓“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是门牌是口号更是行动。他们做到了,记事起四五十年没有出现黄河决堤,是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才有了百姓安居。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2059/29b76f983836c081.jpg)
跨过这个门,走进更久远的历史—四牌楼。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2059/d9a938eb58d61b8a.jpg)
四牌楼又称中心阁,是四条商业街的中心,地势最高,称缓坡状,最低处与牌楼处相差3米。牌楼默默见证着岁月的风风雨雨;静观着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人流,商户抽板营业上板打烊有规律乐音的起起落落;聆听着天南海北各种方言,穿街走巷商贩的叫卖声,讨价还价达成协议的笑声。
牌楼承受着繁华热闹与寂寞孤独。曾经一目千里,如今被高楼大厦淹没;曾经风起铃铛叮叮响传遍城的角角落落,走进人们清纯的心灵,眼下呼啸疾驰的喇叭使灵魂无处安放。还好西街有青砖灰瓦,飞檐挑角,木门挡板,门两侧剥落红漆的圆木柱,明清时代北方传统商铺建筑,他们懂牌楼,他们可以互诉衷肠。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2059/0bb959860c23e196.jpg)
走进史书,穿越历史。相传四牌楼建于明代。嘉靖《开州志》载:“四牌楼坊,在十字街心,东扁宪副,西都宪,南颛顼名都,北汲黯故里。”明嘉靖初知州龙大有为表彰都御史侯英,为官清正、秉公执法而立。
牌楼造型别致,高8.6米,长、宽各6.6米,面积43.56平方米,木石结构,主体呈方形,四角以石柱支撑阁顶,阁顶以全木构成,卯榫结构,每两块木是那样的契合,距离恰到好处,无论风雨如何攻击,始终拥抱在一起,坚不可摧,这是人和的力量。比起现在用外来金属工具拴在一起的建造,更人性更有凝聚力。不得不感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四角各有斗拱相托,阁檐上挑,上覆琉璃瓦,青光闪烁。顶脊塑八只蹲狮,四道垂脊各塑龙、凤、鱼、马,栩栩如生,四角神兽下垂铜铃。
牌楼四方匾额镌有十六个大字,东“颛顼遗都”、西“澶渊旧郡”、南“河朔保障”、北“北门锁钥”,这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濮阳古老的文明和重要的历史地位。“颛顼遗都”指的是濮阳曾经是帝颛顼的都城所在地,在老城东南的高城。颛顼五帝之一,名望显赫。“澶渊旧郡”指的是濮阳曾经的称谓,距牌楼几百米处的御井街,立有宋辽盟碑,号称“回銮碑”,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的见证,契丹族以萧太后为首的辽撤离中原。“河朔保障”,古书载:朔为北。河我认为指黄河,濮阳城(古称老城)位于黄河以北,此地尤为重要。旧时,黄河泛滥农业颗粒不收,百姓苦不堪言,老城因地势高,成了百姓安居的保障。“北门锁钥”出自宋名将寇准之口。此指濮阳是军事要塞。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濮阳位于河南的东北部,为汴梁守护着北大门。当时,辽军常常南犯,骚扰宋,最后一次萧太后率领20万大军攻入澶州,直逼北宋的都城汴梁,就在濮阳和谈签订了“澶渊之盟”,自此宋辽百姓有了几十年的和平生活。
澶洲濮阳,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军事重地。由于文化厚重,哺育一代又一代清正廉洁官员,传颂千古。
与四牌楼遥相呼应,互为近邻的八都坊,明朝时修建的牌坊,又叫“澶渊名阀坊”,是为明代开州籍八位清廉官员而立。为世人祈福同样惊醒世人教育人们如何处世如何处事,为一方官就要造福一方百姓,正如圣人所言“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2059/2f4e6d545268950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2059/329da871360e9cc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2059/2ada92d62ddee0c0.jpg)
澶洲濮阳中华第一龙,个个建筑都是一部史书,他们是沉寂的,但是历史的证人,他们用自己的身躯诉说着过往,他们没有口,但全身都是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