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有压岁钱,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压岁钱的由来,所以有的孩子把钱花了,有的大人把钱花了,其实这些钱完全可以做一张年金保单每年存入,这才是给孩子的福报,为什么呢。
压岁钱,在年节时由长辈派发给晚辈,是中国传统习俗。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压住邪祟、能保平安,所以起初也叫压祟钱。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种叫“祟”的小妖,喜欢在除夕之夜出来危害孩童。父母们便在除夕之夜点灯不睡守护孩子,称为“守祟”——这也是除夕夜“守岁”的来历。当时浙江嘉兴地区有一户人家,守岁时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放在孩子枕边,小妖来正准备靠近时,红纸中的铜钱突然闪出道道金光,小妖受伤而逃。此事迅速传开,并在此后为人们所争相模仿,都用红纸包铜钱给孩子护身。这种钱就被称为“压祟钱”,因为谐音,后逐渐成为“压岁钱”。
除了民间传说,在现存文献记载中,可考的压岁钱风俗起源较早,汉代的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被看作是最早的压岁钱。这种钱是专门为了给孩童佩戴而铸的饰品,外观像钱币的模样,上有各种吉祥文字和图案,但并不是流通的货币。
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的记载,到明清时期压岁钱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另一种是长辈直接给小孩钱。长辈们会将100文铜钱用红纸包上给晚辈当压岁钱,寓意长命百岁,此习俗一直流传至民国时期。到民国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用崭新的连号纸币做压岁钱,寓意连连高升、连连好运。
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它饱含着父母长辈对子女晚辈深深的爱。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压岁钱的形式虽然有变,但深情永不变。所以当下我们对压岁钱也要敬畏,不能随意安排,用年金险每年帮孩子存好,陪伴孩子一生,护佑孩子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