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文世界学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丨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爱文世界学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丨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作者: 今日看点资讯 | 来源:发表于2020-10-03 13:09 被阅读0次

家人团圆、共赏明月的中秋节,又快到了。惟有今宵,彩皆同普。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中秋节是什么?是一个悠长假期,是嫦娥和小白兔的传说,是吃月饼、做月饼。

在爱文老师的课堂上,中秋节,是小朋友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入口。

连接·一端是传统,一端是生活

“建立连接”是爱文深圳校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一个重要体验,通过与孩子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建立连接,让他们更自然而然地感受传统文化。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而是一个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渗进孩子骨子里的过程。

让我们来看看中班中文班主任Daphne老师的课堂。

Daphne 张迪老师

爱文深圳中文班主任

在Daphne老师看来,对于这些四五岁的孩子,了解“中秋节”,先要让他们了解中秋节的由来、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会如何进行庆祝,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又会如何庆祝,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了解,孩子们可以发现,传统其实是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中秋节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并有一系列的庆祝仪式,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有真正意义上的连接。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让孩子们更容易也更深刻地理解文化。

首先,孩子们照例会从绘本开始了解这个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其由来,还有传统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其次是分享中秋传统和习俗,比如中秋节一家人观看中秋晚会的庆祝活动,孩子们观赏了往年的中秋晚会,感知节日团圆的氛围和美好的祝福;

再次,是儿歌欣赏,儿歌是孩子言语和语言学习最亲切、自然的一种文学体裁,儿歌《月儿》便能让孩子在童趣的儿歌中感知语言的美。

同时,月相变化、灯笼装饰、月饼制作和小小灯迷的活动设置则充分让孩子们参与其中,深入感受传统文化、表达对中秋节的喜庆感觉、发展艺术表现力。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生活观察和经验,发现有时候月亮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圆圆的像个太阳、有时候弯弯的像个香蕉。

在Daphne老师的课堂上,通过光线设计,用一大一小两个球体模拟出月相变化,孩子们可以了解到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不同形态。同时,中班的小朋友正在学习之前和之后的数学概念,通过找到月亮形状变化规律,进而在月相变化中深入理解“之前”和“之后”。

灯笼装饰,通过观赏中秋时节不同的花灯展图片、视频,让孩子观察花灯的不同形状、图案,了解灯笼的材质,并自选颜色进行设计制作。

孩子们制作自己的月饼,通过揉、搓、贴、按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体验简单制作月饼的过程。

探究·多问“为什么”,倾听孩子的声音

Sihui Qian 钱思慧老师

爱文深圳中文班主任

同样是灯谜,中班的孩子们是初步了解谜面和谜底的特点,然后自己构想、画出谜面;而对于已经开始学习汉字的预备班孩子们来说,灯谜已经涉及到字谜的形象联想、谜面的押韵,他们对于这项游戏的融入度高了许多。

对于预备班的孩子,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上,主要是让他们进行更多分享与探究,多问“为什么”,而老师则是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声音,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讲述自己的经历。

正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思慧老师在去年的大班课堂上曾播放给孩子们听;在今年的预备班课堂上,同样面对这群孩子,他们的理解力已经比去年提高了许多,思慧老师会先让他们分享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与经历,比如说在中秋节与父母做过哪些事情,自己又会做什么;然后,再尝试为他们讲解这首词背后的故事,苏轼在中秋写下了这首词,可能是想到了在这中秋月圆之夜,弟弟苏辙与自己分别两地,同在异乡为异客无法团圆,思绪万千,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生路亦不可能十全十美。

在此基础上,思慧老师亦向小朋友们解释,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与坎坷,就像月亮一样有阴晴圆缺,有时候是弯弯的形状,有时候又是圆形——这些六、七岁的孩子不一定能完全听懂,但老师在他们心里种下了种子,让他们知道很多诗词的背后都是“寄情于诗”,不同的场景与情感催生了不同的文学创作,相信在不久的以后,孩子们也可以创造自己的诗,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写诗,那是抒发表达心中情感的一种方式。

这也是思慧老师每周的“文化鉴赏”课程的一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是一个长期且相互联系、层层深入的过程,比如中秋节,思慧老师并不会直接就开始介绍中秋节,而是在上一节“文化鉴赏”课所讲的“二十四节气”中作了铺垫,以一个原有的知识点为基础与前提,用“离秋分最近的节日”作为切入点,带出新的内容“中秋节”。

沉浸·用英文学习,用“全球化”视野认知

在这个中秋节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中,爱文世界元素里的文化Culture、讨论Discussion、创造力Creativity,以及探究Inquiry、项目Project、双语沉浸Immersion等学习体验都得到培养。

双语沉浸是爱文的特有语言学习体验,爱文强调用第二语言进行学习,而不是学习第二语言,那孩子们是怎么用英文了解与感受中秋节呢?

在中班,英文教室和中文教室相互合作,孩子在中文教室侧重了解节日由来、传统习俗,掌握关于中秋节的语词,英文教室也通过阅读英文绘本《Mooncake》,帮助幼儿发展关于中秋节的核心词汇

在预备班,除了有英文绘本阅读,英文班和中文班的老师们还合作与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制作冰皮月饼。两位英文老师Ms.Faye和Mr.Tom都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Ms.Faye正在学中文,Mr.Tom的曾曾祖父曾经在中国做传教士,他本人也会说中文。

而在全英文授课的特色课上,老师们也安排了与中秋相关的内容。比如艺术课,中班孩子的美术课上的是“猴子捞月”,大班孩子则是“纸片人偶”、“染月亮”,预备班孩子则是“月下森林”。同时,在“根植本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孩子们“放眼全球”的视野也得到培养,正如预备班的孩子们读的中文绘本《伊伊,中秋节快乐》,伊伊班上有来自日本、韩国、越南的同学,除了华人,这些其它国家的小朋友也过中秋节,大家共享一轮明月,这样一个节日,把大家都连接在一起。在思慧老师看来,这样的内容便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与世界相连,用全球化的视角看待每一个事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文世界学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丨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dw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