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生活家两性情感
吵架有“陪练”,也叫幸福

吵架有“陪练”,也叫幸福

作者: 席菲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20:28 被阅读0次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可是在这有温度的节日里,很多伴侣为什么过出“火药味”呢?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练的经,很难在简短的时间里,说清楚道明白。但或许你看了下面三对儿不同年龄段的伴侣,发生的烦心事儿,可以在吵架的故事中,创造出更美好的结局呢?

    吵架有“陪练”,也叫幸福

    01 青年期:鸡毛蒜皮引发的分手

    小莲和小磊是一对小情侣,情人那天两人准备在家来个烛光晚餐,享受完难得的二人世界,再回父母家团圆。可是这天二人精心策划的一次“约会盛宴”,因为一锅粥闹得要分手?

    小莲:“我早就说过了,粥煮好,放锅里就行,你一锅全盛出来 ,放在餐桌上,又占地方又凉得快!你没长记性吗?”

    小磊:“真是笑话,我从小到大都是盛出来放在桌上吃,占了20几年的桌子,也没把桌子挤坏,也没闹肚子啊?放出来不是方便盛吗?盛一碗粥还要不停跑厨房,你不嫌麻烦?”

    小莲:“没见过你这么懒的男人,盛个饭都麻烦!”

    小磊:“没见过你这么矫情的女人,这点破事儿也唠叨个不停,真是受够了!”

    小莲:“我看你就是故意找茬吧,看我不顺眼?矫情,唠叨,你是不是不想过了?”

    小磊:“这话你说的,你不想过,咱谁也别勉强谁!”

    小莲:“不过就不过,你给我滚!”

    接着是小磊摔门出去的声音……留下小莲一个人对着一桌子好菜哭泣……

    这是生活里很常见的一种吵架模式,引发夫妻矛盾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夫妻双方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觉得自己的观点一旦不被对方接受,就不断衍生、放大,从说事很快转换到攻击人,再从攻击人联想到二人不合适,分手。

    他们看待事情,都还停留在事情表面。潜意识觉得,你是最了解我的人,你应该认同我的观点,这么熟了,我也不用对你客气。你如果不认同,咱俩就是性格不合。

    女孩子更希望男孩子可以哄着自己,谦让一些。可是谦让一时容易,谦让一世难。上面的例子,小莲刚开始表达自己观点时,就带指责口吻,对方下意识会进入“战斗”状态,后来生气逼着小磊离开,对于盛怒的小磊,也没有退路,所以甜蜜约会泡汤了。

    其实生活里的小事,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共情对方的感受,即将对方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让对方感受到,你在听。这样,基本上确定了“友好”的基调,对方也很容易卸下防备。其次,再表达自己的感受,记得是表达,不是体现,说自己“愤怒”,和体现出愤怒是两回事,表达出感受,是为了让对方体会到你的感受并接纳,哪怕是负面情绪。最后,再寻找解决方法,只要我们愿意换位思考,动脑筋去创造,办法一定会有的。

    比如上面的对话如果良性发展是这样的:

    小莲:“老公,你是觉得盛饭时,需要来回跑厨房,很不方便,对吗?”

    小磊:“是的,老婆,你是觉得桌子够挤了,还放一锅饭,就餐环境差,还担心我吃凉的东西,对身体不好,对吗?”

    小莲:“是的,老公,我的感受你都能理解啊!不过我想到一个办法,你看餐桌的一半我们都拿来放杂物了,当然空间不够,回头我收拾下,这个地方吃饭时可以把锅端出来,查上墙上的电源,岂不一举两得?”

    小磊:“这个办法好,我想,我现在就可以收拾收拾。”

    吵架有“陪练”,也叫幸福

    02 中年期:争“对错”还是创“同盟”

    小林和小云,儿子刚上一年级,在做作业的问题上双方有分歧。由于孩子有拖延症,每天计划的家庭作业,三个小时写不完。他们的争论就这样开始了:

    小云:“宝贝,你去睡觉吧,已经11点了,作业没写完,咱明天补上。”

    小林:“儿子,你每天都做这么晚,脑子都在想什么?今天写不完不准睡觉!一点原则都没有!”

    小云: “老公,都这么晚了,孩子身体你不考虑吗?”

    小林:“你每天考虑孩子身体,他就觉得只要熬到11点,就可以睡觉,作业可以耍赖。做其他事也会越来越懒散,没有原则!”

    小云: “可是你看他,都写出两个黑眼圈了,你就是死脑筋。”

    小林:“你灵活,为什么你管了这么久,还是这么拖延?”

    小云: “你简直不可理喻!”

    小林:“像你这么娇生惯养,儿子迟早没出息!”

    这对夫妻,在儿子教育上出现分歧,总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来管教孩子,而无视对方观点。

    谈话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对错”争论,忘记了谈话的主要目的和方向是:想办法改变孩子做作业拖拉的问题。“战斗”是人类天生的一种应激反应,受到攻击,包含语言攻击就容易自行启动,所以当你体会到这样的感受时,需要提醒自己——停下来,给彼此一个思考的时间。

    相信冷静10分钟,卸下情绪因素,通常都会发现问题关键,是没有形成统一策略,思考孩子拖延背后的原因。

    建议出现争论时,避开孩子,达成一致再由爸爸或者妈妈作为代表告知孩子父母的意见,和孩子商量可行性。

    比如上面的对话如果良性发展是这样的:

    小云: “老公,我们聊聊孩子做作业拖拉的事情如何处理,好吗?”

    小林:“好吧,你怎么看?”

    小云: “我觉得,孩子习惯要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但如果不睡觉,身体发育会受影响,相对更重要,你怎么看?”

    小林:“我理解你的顾虑,我也说说我的顾虑,他每天这么拖,等他养成习惯,再改就很麻烦,一年级对于规则形成很重要!”

    小云: “我想了下,孩子现在的情况,很多学习压力其实是学校,我们无形给予的。虽然大家都是为了他成绩好,但是,显然这样下去,没有办法达到这个目标。我觉得关键问题,是我们父母有没有能力为他创造一个适合他个性节奏的良好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他首先要尽量开心!发现自己的优点,有用之处!如果不利于这个方向发展的一切事情,我们要帮助他筛选。而不能一味的按照学校的要求,必须完成所有作业。需要我们自己因材施教,只要他自己愿意主动学习,我们就成功了。”

    小林:“老婆,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是没有表达出来,所以,按照他目前的能力,我觉得阅读数量,算数题量可以适当减少,这样他容易有成就感。”

    小云: “恩,我同意,假期我可以和老师沟通下我们的想法,老师应该能理解。等他习惯培养好了,我们再加要求。”

    小林:“好的,辛苦老婆了,我尽量设计生活中可以引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话题,比如明天去超市,就让他一起,帮我算账。”

    小云: “老公,你太聪明了,那我去和孩子说说吧,减少题量我再辅导他,大概20分钟完成就睡觉”。

    小林:就这么办,老婆!

    通过后面的方式,妻子通过语言,定位好“商谈”基调,双方就不会陷入“对错”争论,而是“共情”到对方感受,拉进距离,再陈述观点,同时给予对方"创造性建议"及时"肯定",形成同盟。

    吵架有“陪练”,也叫幸福

    03 老年期:想吵架也没人陪你练

    小珍的爷爷奶奶,钻石婚已经60年了。听小珍奶奶说,她十几岁就嫁给了爷爷。爷爷年轻时勤快,肯干活。就是脾气不太好,爱和奶奶顶嘴。奶奶气坏了,就会找姨奶去哭诉,但是只要到吃饭时间,雷打不动回家给爷爷做饭。爷爷每次吃饭都要喝点白酒,奶奶就会继续唠叨他,叫他少喝一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奶奶看春节联欢会,爷爷会一直陪她看,京剧节目时,爷爷还会哼两句,其他节目时,就都“睡着了”。

    爷爷68岁那年,轻微车祸,手掌受伤,奶奶每天形影不离的细心照顾,可爷爷晚上呼噜声太厉害,平时老两口早就分开睡,由于要照顾爷爷,奶奶不放心离开太远,就在疲劳中听着呼噜声睡觉。偶尔会骂爷爷:

    “你这老不死的,呼噜声能不能小点!”

    爷爷会被她叫醒,道歉,然后继续打呼噜……

    后来,小珍问爷爷,为什么就脾气变得这么好了?

    爷爷说:“年轻的时候压不住火,和你奶奶顶嘴,偶尔还上手,日子长了,发现我赢了,你奶奶跑回娘家了,输了,你奶奶赶都赶不走。而且我总结出你奶奶发脾气的规律了,做到心中有数,我脾气就上不来了!”

    小珍很好奇,连忙问:“什么规律?”

    爷爷说:“比如她照顾我的时候,活都是她干的,她不和我发发脾气,憋坏了,我也心疼,就让她发。再比如,我吃饭少,只喝酒,她立马生气!”

    “为什么?”

    “我们都是饿过肚子的人,不吃饭在我们看来,特别严重,伤害身体,所以奶奶会生气。”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爷爷不吃饭触发了奶奶当年饿肚子的痛苦情节,所以每次她都会潜意识爆发,不受控制地生气,担心爷爷再次被饿肚子,体验到饥饿的感觉。

    下次如果遇到伴侣无端生气,记得学学小珍爷爷,看到对方的核心情节,或许你会豁然开朗哟。

    再后来,爷爷去世了,他陪奶奶看了二十多年春节联欢会,如今奶奶说:“没有爷爷的呼噜声,春节联欢会觉得不好看……”

    吵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这就是他们的一生。奶奶说:“在时嫌他吵,这下清净了,可这心里却从未踏实过。”

    奶奶给予爷爷生活照顾,即便闹矛盾也不离不弃,在爷爷内心种下温暖的种子,使得爷爷愿意陪伴奶奶做她喜欢的事情——看春节联欢会,他们这种非言语的连接,进一步触发了爷爷内心的觉知,体会到示弱带来的幸福。在鸡毛蒜皮中,在奶奶的唠叨中看到了“爱”——如涓涓细流,涌入心头,细腻恒久。最后,夫妻风雨走过60年,哪怕阴阳相隔,奶奶却依旧牵挂。

    只看“得失”的夫妻,会过滤掉“攻击类”言辞对于自己的伤害,聚焦在探索对方攻击的原因上。或许是身体原因,压力原因,习惯不同,观点不同,长期交往形成的模式,甚至可能是触发了对方核心情节……

    只要看“得失”的夫妻,进一步理解任何人事,会感受到事物背后的因果循环:今天的争论,必定是以前种下的“果”,而今天所做的“因”,必然成就将来的“果”。明白这些,就可以滤过一切“表相”,看到“心相”,并聚集积极能量,探索创造性的解决方法,那将出现无限美好的可能。

    为什么不早点做一对看“得失”的夫妻呢,而必须等到古稀之年?为什么不让自己接下来的人生,遗憾少一点,快乐多一些,幸福久一些呢?

    年过完了,那让我们重新开始吧……


    席菲

    二级心理咨询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风格温婉亲切,条理清晰,助力你在情感世界里,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他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吵架有“陪练”,也叫幸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dx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