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后感 六

读后感 六

作者: Gaoyayya | 来源:发表于2017-10-11 15:22 被阅读0次

    自1998年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开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用了UbD框架。通过借鉴大量教师的实践反馈,本书的两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UbD理念进行修订和补充,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体系建设、评估和教学设计。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一些关键概念作了清晰透彻的阐释,比如大概念和基本问题。

    其中的有些观点值得深思,比如,我们有这样一种错误想法,认为“因为我已经懂了,所以我直接告诉你我的理解,这样会使教与学更有效”。哇,哪有那么容易!在将“理解学习”等同于“信息传递”(因而,评估就是针对回忆与再识)时,我们会对学习长期存在误解:学生开始相信他们要做的就是熟记要理解的内容以便日后记得起来,好像它们只是事实而已。然而,这是不对的,如果教学目标是理解,那么我们必须积极根除这种对学习的误解,帮助学生领悟到我们期望他们做的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还要在有问题的、隐性的地方发现意义。任何追求理解的课程设计必须帮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接受“灌输”的内容,还要主动“揭示”隐藏在事实背后的内容,并思考它们的意义。当然,这就是建构主义的思想:知识不能通过教师传授获得;它只能是通过巧妙设计和有效指导由学习者自我建构而来。因此,开发学生理解力的课程要做的就是“教”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事实和技能,还应当探究它们的意义。“揭示”一词总结了以探究大概念为导向的设计哲学,通过这种探究,使知识更具连贯性、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认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追求理解”。作者开发了一套系统的设计方法,它不但从理论的角度介绍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逻辑,而且更多地从实践的角度来使这种设计方法更易懂,更具可操作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 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ew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