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久没有和别人有过肢体接触了,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这里的肢体接触包括最简单的握手、最基本的牵手和拥抱。所谓别人指的是除了我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当然也包括家人。
我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只是偶然的一次和舍友一起上课的路上突遇大雨,只有我带了伞,于是我们就共撑一把伞。我的伞只是一把普通的晴雨伞,相对来势汹汹的雨点来说,伞的空间有些小,舍友就亲昵的挽了我的手臂。
这一个动作对女性朋友来说一点都不陌生,是关系亲密的两个女孩最常见的表示亲密的动作。可那一瞬间,我是别扭的,我非常不自在,看着她搭过来的手和她自然的靠近我的身体,我有一种惊愕感、空白感。
我们是四人宿舍,平时我和她的关系算是比较亲密的,按理说那种程度的接触应该是司空见惯的才是,但它在此之前从没发生在我们四人之间。
我不否认我渴望一段亲密的朋友关系。
基于我的性格不太会轻易主动向人主动表示好感,而我自己本身并不认为我是一个好的关系维护者,我没有信心去发展甚至维护一段亲密的友情。
再说,我知道这个城市只是一个我暂时学习的地方,大学毕业以后我就会回到家乡,在我的未来我有百分之九十的几率是不会与这个地方产生交集了。
如果我现在在这个地方有了一个比较亲密的朋友,我并不认为我在离开这儿之后还会让这段关系保持它应有的亲密度。
说实话,我所有的社交工具基本用于浏览别人的状态。我基本不主动联系朋友,以前环境里的朋友偶尔想起我了会说几句话,现阶段同一环境里的朋友还没熟到要经常用社交软件联系的地步,也没什么需要说的,要真是有什么事见面就可以说。
但基本也没有可以特地约了一起说话的朋友。
所以当突然有那么一个人向我做出亲密举动的时候,我是愣住了。我竟然开始思考我和所有人的关系,能称之为亲密的有多少?然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很让我沮丧。
——基本没有。
就连我的家人在内,我都不觉得他们和我亲密。
----(二)----
曾经有人问过我,你理想中的朋友关系是什么样的?
我是这样告诉他的:
两个人之所以能称之为朋友,是因为你懂我的难处、懂我的喜悦、懂得我要的鼓励,不干涉我也能拥抱我,可以偶尔约出来只为喝一杯奶茶或一瓶酒。
不一定要喜欢一样的东西,不一定要有一样的兴趣,不一定要有一样的专长,不一定要知道对方的所有,但一定要有我们相对无言也能有的舒适。
我挺不愿意被牵制,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关系中。
我一向觉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管两个个体间如何亲密,他们仍是独立的。
所以最让人觉得舒适的关系是能陪伴但别侵犯。
比如就宿舍关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自己不想下去吃饭,可是舍友又不想一个人下去,那你就得陪他下去;明明自己看电影看的好好的,他非得要拉着你一起打本;明明有一个空闲的下午可以去图书馆坐坐,他会说去图书馆干嘛我们出去逛会儿街吧。
这些不过是最常见的两人关系中的陪伴的表现,可是有些时候却无端端让人觉得讨厌。
你可以不陪伴我去做我想做的事,你可以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那你至少别往我头上泼冷水,别让我觉得你不把我的事当事。
就算是一顿饭的事情,我也不想不情不愿的被你拖着去。
你不是看不出来我有多不情愿,你只是视而不见。
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我们还是各自有着不愿分享的事情。因为我们对彼此相对够了解,知道什么事情说出来是无伤大雅、无损感情。
而有些事情如果你自己强烈想要窥视,对方又不愿意,一旦说穿或揭开之后,我们将很难在一个空间生活下去。
我很讨厌的一个现状是,在宿舍写作的时候,总会有一个人站在你身后看着你写,然后问,你在写什么。
我知道我有很多种答案可以让他从我身后走开,但我通常都会很直接的说:“不能给你看”,表达出我最真实的情绪,而这样会让他们觉得我很不友好。
他们也许觉得我只是看看、问问,有什么不可以的。
我自己却觉得,写作于我而言是一件很严肃的、很私人的事情,我不希望我的作品在还没完成的时候被人眼睁睁盯着它分娩的过程,并且还在一旁评头论足。
我希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保持两个人之间的平等性。
我不想你随便干涉我的生活我的思想我的私人空间。
我喜欢的一切是我所喜欢的,你不喜欢不要紧,我不会要求你一定要喜欢它,但你别当着我的面贬低它。
同样,你喜欢的一切是你喜欢的,我们可以分享,如果我也喜欢,那我们多了一种同步的欢喜;如果我不喜欢,那我们多了一个可分享的事件。
谁都会有那么一瞬间很想很想把自己藏起来不给任何人看吧!
----(三)----
所以,我们一直在讲的亲密关系是什么呢?
就像我和我家人的关系,我们极少谈心,就算偶尔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也会因为观念、生活环境、年龄等原因无法深谈,但我们是从心底支持彼此。
同一个饭桌上,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妹妹,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年代认同,对同一个事件的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们不会因此就争吵非要求一个统一的看法。我们会很容易接受对方之所以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本。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接受了他们,把他们用一种血缘关系和我们拴在一起,他们的任何决定、想法,我不能理解的时候就自动的选择了接受。
因为是家人呐!
我的家庭教育是相当独立的。我从初中就上的是寄宿学校,生活自理,吃穿用度自己把握,周末自己回家,父母从不接送,一学期平均只回家两次,而我不回家的原因是我父亲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回家了他们也陪不了我,并且在我的学习上他们也力不从心帮不了我,所以他们尽他们所能让我能接受好的教育,让我将来能独立不受制于人情事故。
这样的生活方式一直持续到现在。
我爸妈常说的话就是,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自己有本事了才算出息了,男孩子不能有啃老的思想,女孩子不能有依附夫家的想法。
挺实在的话。也许这就是我别扭所在吧!
因为太想靠自己,所以拒绝一切过分亲密的关系,害怕自己忍不住依靠上去,内心坚信我所能信任的除了我自己不会有别人。
----(四)----
大二的时候我们从六人宿舍迁到四人宿舍,有很多东西要搬,我们班男生又很少,女生们只好自食其力或是寻求同乡男生的帮助。
我并没有熟悉的男生可以帮忙,我觉得我也不需要这种帮忙。可是室友说,她的同乡会有很多男生想要来帮忙,可以连我的东西一起搬。
我当时的反应是:这样不好吧!这些都是很私人的东西,怎么可以交给一点也不认识的陌生人来搬呢!而且那么重,他们又没有义务给我们做苦力。
说出我的想法后,舍友笑着说我“怎么那么矫情呢!”
是矫情吗?
不知道。
但我总归是不愿意麻烦别人的!特别是陌生人!
那天又看了一遍《后会无期》。
在离开周沫的时候,周沫问马浩汉:“你们接下来去哪儿啊?”马浩汉说:“去下一个地方啊!”
周沫听完笑了笑,挥手转身走了。在离开刘莺莺的时候,刘莺莺对马浩汉说:“你走吧!我所有的联系方式你都有。”
其实这不就应该是最好的关系之间才能做到的默契吗?
我有我的路要走,你有你的桥要过,你来也就是看一看我,看过了,聊过了,花都不要带一束来,拿着不方便,然后互道再见,各奔下一站。
不是挺好的吗?
所谓亲密,不是非要绑在一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