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萌发了登泰山念头,甲辰龙年己酉月,在金秋的温柔笔触下,我与妻相约,从红门徒步出发,历时五个多小时,踏上泰山之巅,寻觅那穿越千年的诗意与传说。山,不语而巍峨;秋,无声却多情,两者交织,绘就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古典画卷。
石敢当护佑,秋意更添神秘
行至山麓,耳畔似乎回响着“石敢当”的英勇传说。相传,这位无畏的勇士,化身为石,屹立于道旁,守护着每一位攀登者的安全。秋风轻拂,带起落叶的旋舞,仿佛也在诉说着这份坚韧与守护。我踏着落叶铺就的小径,心中默念:“石敢当,佑我此行平安。”
杜甫登高,秋望泰山情
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望岳》跃然心间,那是古人对泰山无尽的敬仰与向往。我沿着古人的足迹,一步步攀登,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秋日的泰山,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正如诗中描绘的那般壮丽与辽阔。站在南天门,极目远眺,云海翻腾,群山如黛,那一刻,我仿佛与杜甫心灵相通,共赏这秋日的泰山之美。
徐霞客游记,秋游泰山记
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经写道,“五岳归来不看山”,意思是游览了五岳以后,就再也不用去看其他别的山了,也就是说其他别的山根本比不了五岳。喜欢的游记文学作品《徐霞客游记》,不曾读过三五遍,遥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亦曾在这金秋时节,漫步于泰山之间,留下《游泰山日记》的珍贵记录。在他笔下的泰山,既有险峻之美,又不失温婉之姿。我仿佛能穿越时空,与他并肩而行,听他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奇峰异石,以及秋风中泰山的独特韵味,感谢大自然的神斧天工。
帝王封禅,秋祭泰山恩
“巍峨圣岳矗东方,古老神州固若汤。紫气环萦玉皇顶,彩霞围拱旭日旁。帝王封禅忙祭祀,百姓争登频上香。更喜泰山石敢挡,九州邪镇气轩昂。”出自《七律:泰山颂》。在众多的古籍里,泰山自古便是帝王封禅之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秋风中,我仿佛能看见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身着华服,一步步踏上这神圣的土地,进行着庄严的封禅大典。特别是石刻艺术,书写春秋,那些古老的祭祀仪式,虽已远去,但那份对天地的敬畏之心,却穿越时空,依然震撼着每一个登临者的心灵。
秋意浓,泰山情更长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风中,云雾下,山间万树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优美的舞姿。秋日来泰山,邀清风踏歌,站在泰山之巅,让风吹拂在脸上,沐浴在凉凉的云中,吹奏一曲带有古风的秋日乐章。 随着夕阳西下,天边渐渐染上了橘红色的余晖,泰山也被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更添几分温柔与祥和。我依依不舍地回望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山,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仰。泰山秋游,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在这里,我找到了古人的足迹,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更体会到了那份属于秋天的宁静与美好。泰山,你以你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而我,愿将这份秋意与古韵,永远镌刻在心间。
学习资料:12位封禅泰山的皇帝(根据网络整理,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是有确切记载的第一位在泰山封禅的皇帝。
汉武帝刘彻:汉武帝是历史上著名的雄才大略之主,他多次前往泰山封禅,具体次数有争议,但至少有一次。
汉光武帝刘秀: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也曾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汉章帝刘炟:汉章帝是东汉的第三位皇帝,他同样在泰山进行过封禅。
汉安帝刘祜:尽管汉安帝的统治时期存在一些问题,但他也曾在泰山封禅。
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建立者杨坚,在统一南北朝后,认为自己功绩卓著,前往泰山封禅。
唐高宗李治:唐高宗在位期间,也曾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是唐朝的盛世皇帝之一,他也曾前往泰山封禅。
宋真宗赵恒: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赵恒,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也进行了泰山封禅。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为康熙,他也在泰山进行过封禅。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年号为乾隆,他同样在泰山封禅。
秦二世胡亥:虽然秦二世胡亥的统治并不稳定,但根据某些记载,他也曾跟随其父秦始皇的脚步前往泰山封禅。然而,这一说法存在争议,因为历史上对秦二世封禅泰山的记载并不明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