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点燃村民脱贫激情之火

点燃村民脱贫激情之火

作者: 法治瞭望 | 来源:发表于2019-05-01 16:17 被阅读0次
    点燃村民脱贫激情之火

    ——记广安市邻水县御临镇文武村第一书记杨雨寰二三事

    这里是四川盆地的盆底,最低点海拔188米,这里有传说中的建文帝朱允炆避难之所——文武寨,御临镇文武村因此而得名。蜿蜒曲折的御临河水深处靛蓝静美,微风拂面,水鸟轻点,间或泛起一丁点涟漪,清丽娇羞得宛若处子,看一眼醉一生;但在这山山岭谷之间,雨季一来,汇流而至便波涛汹涌、洪水泛滥;谷底水患不息,岭谷之上却又须靠天吃饭,干旱时禾枯地荒,因灾致贫是文武村贫困村民的一大主因。据统计,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241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2017年5月,广安市委政法委选派杨雨寰到文武村接任第一书记。两年来,她翻山越岭来扶贫,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激情点燃村民,靠实干引领群众脱贫致富,赢得广大村民一致好评,被评为2017年度御临镇农村先进个人,2018年邻水县优秀第一书记。

    留住脱贫的希望

    御临河两岸的谷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种,是文武村最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但因文武村地处偏远,且前几年交通不便,缺乏销售渠道,群众一般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很少种植经济作物,遇有洪涝灾害,粮食作物尚未成熟便颗粒无收,肥沃的土壤并未让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何改变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思想观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是杨雨寰走马上任后思虑最多的问题。

    点燃村民脱贫激情之火

    钟世明(右)正在教村民种植技术

    钟世明是文武村引进的蔬菜种植业主,杨雨寰就任第一书记时,他的蔬菜基地仅有60亩,而且打算不再继续租用,准备收完当季蔬菜就收手了。发展良好的业主为何要打退堂鼓?经过深入调查,杨雨寰摸清了钟世明是邻水县九龙镇人,长期在重庆大型批发市场从事蔬菜批发,近几年从事蔬菜种植批发配套发展,主要生产基地在九龙,到文武村只是试种。一直以来,钟世明蔬菜基地务工人员都是文武村村民,可近几天他却把九龙的工人带过来做工,村民对此意见特别大,找村委反映要求收回土地,把钟世明赶走。经过进一步了解,村里有个别村民经常消极怠工,躲在地里不干活,还挑唆其他村民与业主对着干。

    找准问题症结后,杨雨寰首先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一道开座谈会统一思想。她告诉大家,钟世明既有种植技术,又有销售门路,能够帮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一定要把他留在文武村发展,并引导村民换个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想事情,如果自己是业主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理不辩不明。通过反复做工作,村民们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杨雨寰与钟世明多次沟通交流,积极协调他与村民和村干部的关系,帮助他修改完善劳务用工合同,采取计件与计时相结合的劳务计酬方式,既有效防止消极怠工,又调动了村民工作积极性。

    业主留下来了,还要想方设法帮他扩大种植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业主与村民互利共赢。为此,杨雨寰率领村支两委帮助钟世明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配套产业发展,修建大型蓄水池1个、产业路250米、排水沟渠260米、堡坎664立方米,进一步坚定了钟世明留下来发展、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如今,钟世明的蔬菜基地扩大到了200多亩,村里实现了集体增收,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18年,村民在其基地实现务工收入近20万元。

    点燃村民脱贫激情之火

    (杨雨寰在蔬菜种植基地帮村民收蔬菜)

    培育致富带头人

    独木难支秀于林,群芳争艳满园香。杨雨寰十分清楚榜样的力量和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带班子强队伍,努力培育勤劳致富带头人。

    郑军是文武村四组的一名年轻小伙,因为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到沿海城市打工。由于头脑灵活、勤奋好学,他发现服装加工发展前景不错,便进入专业技术学校学习服装制作,然后又到多家服装厂上班积累经验。经过多年努力,2016年,郑军在福建办起了一家小型服装加工厂,通过网络订单销售,年盈利三十余万元,三十多岁就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典型代表。利用郑军回家过年、走亲戚、探亲休假等时机,杨雨寰及时邀请他给村民谈体会、聊感想、话发展,引导村民移风易俗,自觉思变、思进、求发展。郑军思想上也积极要求进步,向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并主动配合村支两委积极引导村民靠勤劳致富。2018年12月,经村支部研究并报乡党委批准,郑军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文武村山多坡地多,岭谷之上主要靠天吃饭,粮食作物收成低,村支两委便因地制宜引导村民栽种脐橙,几年发展下来,脐橙便成了村民的支柱产业。2017年底,文武村晚熟脐橙大丰收,口感很好,但品相差,销路难打开,一些村民只有低价卖给商贩,卖不出去就只有烂在家里,增产不增收,群众并没有得到实惠,怎么办?杨雨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点燃村民脱贫激情之火

    (杨雨寰和郑良万正在修剪脐橙)

    杨雨寰带着村干部一道搞调研、想办法、谋出路,通过走访统计,全村共有十万余公斤脐橙积压在家。好水果为何难出“家门”?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帮群众增加收入,杨雨寰发动村组干部主动走出去寻找销路。很快传来喜讯,三四联队队长郑良万借助儿子在重庆长安厂上班的优势,通过儿子联系到邻近的重庆长寿区多家单位团购,还邀请重庆某品牌果汁厂来村考察收购。为方便各单位选购,统筹销售,杨雨寰依托郑良万建立了全村第一个金融扶贫综合服务站,将村民家中积压的脐橙集中起来,区分等级挑选包装,品质好的就由各单位团购,品质差的就由果汁厂收购,还与果汁厂和部分企事业单位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

    为了提高文武村晚熟脐橙的品质品相,杨雨寰还组织村干部走出去学习,邀请市县农技员来村指导,让有经验的果农现身说法,帮助村民提高种植技术。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依托郑良万家的金融扶贫综合服务站建立e农管家,让郑良万成为村里发展脐橙产业、自主承包销售的“领头雁”,通过网络搞销售。文武村的晚熟脐橙声名渐起,由无人问津变成了供不应求。2018年底,村里的脐橙一成熟便销售一空,不仅帮助村民增产增收,郑良万自己也带头致了富。

    激情燃烧脱贫路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靠勤劳致富的热情更高了。

    点燃村民脱贫激情之火

    (郑天郡在屋后锄土)

    郑天郡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已83岁高龄,鳏居多年,但身体硬朗。以前与侄子一家同住在3队的半山腰。后来,侄子一家新修住房搬离,老人就独居在半山腰,侄子一家搬走后用电也成了问题,长期靠点蜡烛照明。村组干部和亲友都劝他从山上搬下来,方便照应,但他故土难离,更舍不得的是房前屋后那片庄稼。

    杨雨寰经常上山去看望郑天郡,为帮老人解决用电难题,她东奔西走,联系邻水县国家电网主要领导,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为老人单独安装了电表和用电线路。灯光闪亮的瞬间,不仅照亮了半山腰的小屋,更照亮了村民的心。

    用电难问题解决后,郑天郡坚持自强自立,利用自己房前屋后那片肥田沃土在山上种庄稼、种脐橙,闲时还帮人打零工和水泥,不仅解决了个人生活所需,还有了一笔不错的积蓄,已顺利脱贫。

    点燃村民脱贫激情之火

    (郑天郡在工地务工)

    村民勤劳致富的激情是会感染的。郑泽良住在全村最高处“仰天窝”,周边群众都搬下了山,无论村干部怎么做工作,他就是固执不搬。刚上任不久,杨雨寰就接到郑泽良的电话,声称由于长期干旱,蓄水池已经干涸,如果再不解决其饮水问题,就把全村的水管都挖断。

    点燃村民脱贫激情之火

    (郑泽良在清理水池旁的杂草)

    由于山高路远,提灌站压力不够,自来水接上去也没用,山上原住民饮用水、生产用水只能依赖机压井和蓄水池,怎么办?为了解真实情况,第二天,杨雨寰顶着炎炎烈日,带领村干部一起翻山越岭来到郑泽良家实地查看。“老郑,为什么大家都搬下山去了,你一直不愿意搬下去呢?”“杨书记啊,不是我不想搬,可我真舍不得啊。山上有我和老伴辛辛苦苦种的几亩庄稼,还有一千多颗脐橙树,就算搬下去了,我也要天天上山上来照料,多不方便啊!”原来,郑泽良家庭情况十分特殊,三个女儿考上大学外出读书并先后在外安家,家里幺女儿是个脑瘫儿,十来岁了生活还不能自理,在山里跑惯了,熟悉环境,安全无事,万一下山他和老伴出门做事,幺女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办?听完郑泽良诉说,杨雨寰心里百感交集。事后,她组织村支两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类似郑泽良等6户村民饮用水困难问题。市委政法委了解情况后,经研究,决定从单位办公经费节余中解决5万元,帮助文武村新建四口蓄水池。

    点燃村民脱贫激情之火

    现在,郑泽良心气顺了,还积极与病魔作斗争,在山上大力发展脐橙种植、林下养殖土鸡、套种蔬菜等经济作物,成了村里勤劳致富的模范。

    点燃村民脱贫激情之火

    百里御临河,十里文武村。信步走在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杨雨寰和村民们欢声笑语,春风满面。

    (张鑫  周妤铮 记者 雍剑波 申巧容文/ 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点燃村民脱贫激情之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hw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