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希贵 (作者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新技术的发展突破人们的想象,民众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越来越多元的现代社会,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应对?日前,在济南召开的各市教育局长座谈会上,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谈了自己的观点。
image
化解教育矛盾从瞄准真实需要开始
在过去几年里,教育领域同其他领域一样,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着便捷信息的同时,也将人们推向了资讯的汪洋大海,面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海量信息,人们的焦虑感前所未有,现代人的心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实,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个矛盾。那么在教育领域,到底该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李希贵认为,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还未理清背后的诉求到底是什么。因而化解矛盾,最关键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研究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真实需要,深入实际、走进基层,倾听真实的声音,瞄准真正的需求解决问题,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更不能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急功近利、大而化之。
成立教师家长委员会别让老师被“绑架”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再也不像过去一样,单纯的通过学校的评价来定义自己的孩子,而是能够凭借各种信息或手段,了解孩子的能力与天赋。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辅导机构层出不穷,几乎人人都上辅导班,也让学校、教师曾经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社会和家长干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事件屡屡发生。一个家长群也许就可以“绑架”一个老师,“绑架”一个班主任,甚至“绑架”一个学校。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学校的管理结构,应对新的挑战呢?
image李希贵建议,教师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与家长委员会合作,成立教师家长委员会,由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老师与代表各方利益、有想法的家长组成。他们可以就社会、家长、孩子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碰撞中达成共识。在学校管理结构中,也要由学校领导专门分管此事,真正的将分歧化解在开诚布公的交流中。
学校教育是一种“情绪劳动”
互联网开创了知识共享的时代,这让当前学校教育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因为知识的传授不仅可以通过教师,还可以通过谷歌、百度,每一个人无论是权威,还是草根都可以很方便地获取信息,手指轻轻一点,便拥有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李希贵认为,学校教育不再单纯的只是“脑力劳动”,而更多的转向“情绪劳动”。谁能够在情绪上制胜,谁就可以做好教育。因而,在新的时代,研究面对不同挑战时的情绪规律,就显得特别重要。李希贵说:“我们有可能面对的复杂局面,多元状态,极端情况,需要有人进行研究与梳理,从而进一步明确应对的流程、措施和话语体系等。”教育工作者要学会适应学校工作、教师工作,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性质的变化,及时调整心态,做好情绪管理。
</d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