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对于中国人的独特存在。我的父亲早年对自己的孩子们有三个心愿:中医、律师、老师。
尤其中医,在咱家的书架上是仅次于易卜星象地位的。关于中医的书,一应俱全的地步。
家中对于中医的信任是根深蒂固的。从小开始,就知道怎么熬煮中药,母亲常年都喝那些奇奇怪怪的汤药。
后来加上父亲,屋子里总是弥漫着一股神奇的气味,耳濡目染就被浸润出中药体质来:就是相对于西药,中药在我体内更能起到作用。
能够喝下那碗汤药的人,一定非常人,如果你也喝过的话。它可以难喝到极致:苦、臭,总之无法想象的味道在口腔蔓延开来。
不遮不掩,没有糖衣、没有胶囊包裹,就赤裸裸的让你接受它。母亲如果都说难喝的药,就可以尽情发挥各种想象力了。
因为最近汗如雨下的状况越来越严重,终于下定决心去找中医调理一下。问老太太要了她常看的名中医,预约挂号。
拧回来三副药,嘱咐忌口生、冷。忍不住还是询问:茶与咖啡呢?医生抬头:不要晚上太晚喝。
可以喝咖啡就放心地离开了。其实就算他说要忌口,我也会规规矩矩做到。被允许可以心里窃喜不已。
回家在橱柜顶部翻出一只老砂罐。那种传统的黑色,粗粗的手作品。应该是父亲留下的,使用非常多岁月的老物件。
按照熟悉的流程操作,3泡3熬煮,得到一大碗偏黑色的汤药,将分三次饮完,三副药三天,然后休息两天看效果。
倘若有所好转或者不见起色都需要再去让医生号脉,调整药方,总之特别陈年老病彻底治好,需要花费相当的耐心与意志,实属不易。
想来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也不行。倒像是修心养性,治本都慢。
今晚服用第一剂,入口苦不堪言,索性屏住呼吸一口气吞完,口中半天还有余味,清水漱口也不能完全去除。
发朋友圈,有朋友说给我看病的中医是比较出名的,有两把刷子。嗯,给我的内心加注了药到病除的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