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份,在两位好友的感召下开跑。跑步不仅是锻炼、是运动,而是自我突破。去年共跑了68次。
去年12月份阳后,今年从3月份开始重启跑步,到今天为止跑了44天。
累计跑步132次,共跑步274公里,平均每次跑2.07公里。
今早在跑步时,不自觉地回顾了自己从不可能—尝试—坚持——习惯跑步的过程,细想起来,这个过程犹如人生。
人总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不习惯的、未知的事物,特别是让身体与心理产生不适感的事物总是心存抗拒。
跑步对于我就是如此。这些年来,身边好多的朋友都在跑步,也极力鼓动我跑步,开始时我的理由是:自己从小不喜运动,锻炼身体并非只有跑步,瑜伽、快走、游泳、打球都可以。
对于任何人来说,改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我也不例外。当身边能级比较高的朋友开跑,并且一起用行动影响着我时,我便“蠢蠢欲动”,因为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善向好的心,于是开跑了。
开跑只是起步,能否坚持下去才重要。记得初跑时,每次跑步前,脑海中尽显跑步时上气不接下气、痛苦的场景,继而给自己找出若干今天不跑的理由,如今天要做的事太多,跑步耽误时间;天气不好,冷(热、雨、雪、雾);身体状态不佳,睡眠不足;用不着每天都跑,不用太苛责自己;还是换一个健身方式,即不痛苦,又达到锻炼的目的……
战胜头脑中的这些小念头,消耗了很多能量。从此,我更加坚信一点:跑的理由只有一个,开跑就坚持到底,不跑的理由有若干。所以,要做一件事,唯一的理由就是要做。
开始跑步时,从半跑半走1公里,到全程跑完1公里;继而挑战2公里、3公里、4公里。到目前为止,每天起跑距离是3公里。
这3公里并非完全全程跑下来,有时状态好,能坚持跑完;有时状态不好,感觉小腿沉重、呼吸不畅,就跑跑走走。
这些天,我觉察了跑步的状态,开跑时1公里是关键,如果1公里之内只关注呼吸、思考如何全程坚持跑下来,3公里问题不大,也能坚持下来。如果1公里之内,注意力在累不累、要不要停下来,剩下的2公里也就走走跑跑。
跑步如同浩如瀚海人生中的一颗微若发光的小星星,但从我的跑步历程中,可以找出有迹可循的人生轨迹。
1、想要做成一件事,首先想好自己要什么,只有要才能得到。
2、一切的改变都是可能的。
3、关注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