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可能听过或遇过这个名词,但没真正去了解,陌生的字眼看着太玄奥。也可能是,收集过几个类似的专业名词后,很快就觉得太累没有继续。如今想来,可能是自己当初贪多,没真正学会,更不会运用。
原来,时机也很重要。
偶然的机会,这次遇到了,开始去了解了,居然也喜欢上了。
冰山模型,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全面描述了一个人的个体素质要素。最常用于职场、岗位适配上。
冰山模型-网图(侵删)第一部分:知识和技能
知识:有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知识、金融知识等,与大学学的专业、常看的书、从事的工作、甚至业余爱好都有关系。
我快速回看了一下自己的知识:英文;管理-还欠缺;历史-正在学习;写作;还想学健康知识-从早餐开始。还是少得可怜且不专业呢。
古时人们的“学富五车”,那时是竹简书,一车书最多十来二十万字,我们现在随便的知识储备都超过孔子、老子、亚里士多德,但我们学他们,是因为我们学的是他们的思维。思维是一种能力,用知识解释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能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几乎没什么竞争力。
技能:即自己所具备的某项专门技术,如骑自行车、编辑、使用excel等。
委屈又惭愧啊,貌似真没有什么技能,以后准备换工作时至少需要再学习一下Office,学习做早餐这事也希望可以提炼出自己的一些技能。
知识和技能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而且占了不到冰山表面的30%。
因此,需要学习的技巧,不用怕,找方法、做计划,慢慢去学习就对了。
虽然技能有进入门槛,其市场价值取决于稀缺程度,但长期来说,所有技能都会走向供需平衡,高收入不可持续。
我想,能力高的人,可以跟着时代潮流走,像我这般没多大追求的人,就踏实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好像也能给自己一些安慰的。
第二部分:能力
这部分的能力,也叫通用能力,如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对知识和技能也有很大促进,值得多投入。
忽然明白,很多人为何可以随意跨界把很多其他事都做得很漂亮了。
工作中,如果能力不匹配,有可能会:工作效率、沟通效率较低,面对复杂的问题无从下手,缺乏成就感,力不从心。
对比我的工作,自己终于知道要往哪几个方面去学习了。前不久鼠刚给我买了一本《沟通的艺术》,真是及时雨。但我还是要做好计划循序渐进地学习的。
第三部分:价值观、性格、动机
这属于冰山底下差不多70%的内容,因为这些因素加起来,差不多决定了一个人的70%,可见其重要性。
任何事情不要只看表面。平时鼠做的事情,我应该可以想到:(一)他肯定是思考过才做出的结论;(二)他是用心的;(三)他批评我时,本意不是批评我做的事;(四)这跟鼠常跟我说的要看本质,找意义所在其实是类似的道理。多去找背后的原因,会很有趣的。
也像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或解决一个难题,背后都是有判断依据或底层逻辑的,都是源于自己的价值观、性格和动机等。
了解到这部分内容后,对于自己的写作,不再那么焦虑和害怕了。网上不是也有很多网友教人如何快速写好文章的么?说明方法都是可以学习的。在这件事情上,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价值观和坚持这些。而自己也慢慢清晰和确认,对比于物质享受,我还是更喜欢精神上的享受。
这冰山模型的用途还很广泛呢,如可以用于:
一:人才识别和培养;
二:写简历、找工作等;
三:择偶-因为看一个人不只是看其外在,更重要的是冰山下面的性格、价值观等,即我们通常说的三观相符合;
四:子女教育-这点很有趣,因为冰山下面部分的70%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幼年是最佳时期,所以培养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更重要;
五:写优秀的自媒体文章:文章里体现的价值、亮点、与读者的互动、动机等,可以使得文章达到更大的曝光率。
冰山底部的这些要素,虽难以改变和发现,但,如果我们对自己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找到跟这些要素相匹配的工作,其实也能大大提升我们的市场价值。
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把大多数时间花在提升能力和认识自己冰山底层要素上面,是最好的选择。
对照自己,还是应该多从各种事情中去提取自己真正的能力和素质,多多举一反三,这样日后才能把自己练就得坚韧些,和可以把自己的能力迁移到其他方面。
网友评论